带上亲人援教 只为南疆更美好
韩进右给少数民族学生上课。
“韩老师,喀什师范学院成功升格为喀什大学,是咱们团队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凝聚了广东省每位援疆干部的汗水和心血,感谢广东支援喀什大学团队的所有老师。”2015年5月,喀什大学挂牌当天,该校党委副书记胡明向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驻喀什大学工作队队长韩进发来了这条感谢短信,表达了对广东援疆教师的深切情谊。
从“学院”到“大学”,看上去仅是一字之差,但这对南疆高等教育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它是广东省、深圳市大力开展高等教育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南疆地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诞生。包括韩进在内的工作队10名援疆教师参与并见证了学校的“华丽转身”,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情怀
带着亲人一起援疆
在广东援疆干部队伍中,韩进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少数的几名女干部之一。报名援疆时,韩进距离退休只有1年多时间,派出单位星海音乐学院的领导一直在犹豫,派她去艰苦的南疆工作是否合适?但韩进坚持说:“去戍守边疆、建设边疆,是我们这代人年轻时的一个梦。这次正好赶在退休之前,圆了这个梦!”
进疆工作前,韩进专程回老家郑州看望83岁的老母亲。没料想到的是,进疆才两个月,韩进的丈夫、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翟学京教授突发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为了支持妻子的援疆事业,翟学京在电话里没有提及生病的事情。去年8月,翟学京在参加一次音乐会时再次出现了脑梗,被送往医院急救。事发当天学校正放暑假。当韩进赶到医院时,她的丈夫已出现半身不遂的瘫痪症状。韩进为此对丈夫感到非常愧疚。她每天守在丈夫身边,用精心的照顾换回一点慰藉。
眼看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接近,韩进很是焦虑,她和丈夫商量着说:“喀什大学的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不能在援疆的路上半途而废啊!”翟学京最后还是支持了韩进的选择。
2015年春节后,翟学京病情有所好转,夫妻俩最后一同入疆。翟学京空闲时给学生传授声乐知识,又经常指导艺术系大学生举办各种音乐会,“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春天”!
2015年7月,韩进顺利完成1年半的援疆工作后,主动申请继续援疆,翟学京作为柔性援疆人才一同留下来为喀什大学服务,将人生最后一段宝贵的工作经历留给南疆。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领导同意了她这一请求。
带着亲人来到喀什大学援疆的,还有年轻的张志珂老师。去年3月,新婚丈夫紧跟着张志珂,参与到广东对口支援的援建项目中,也成了“广东援疆”大家庭中的一员。广东电视台剧组还将这个故事编写成两集电视剧《爱在喀什》。
“驻喀什大学教师工作队一直都在强调付出和奉献,对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困难提得很少。”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一名负责人这样说。
融洽愉快的氛围是让10名援疆老师安心工作的重要原因。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的苏显炎老师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大家都把这个队伍看作不可分割的团体。
据介绍,10名援疆老师分别来自星海音乐学院、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金融学院10所高校,10人中3人为教授,4人为副教授,3人为讲师(助理研究员)。他们用自己的专长和学识,为喀什大学学科建设奉献才华。
教学
联合建设首个硕士点
7月的一天,喀什大学援疆教师宿舍楼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广东援疆教师围坐在一起,交流近期的工作心得。一年半以来,这样的定期聚会交流已成为常态。
“刚来时这里的学科建设不够完善。”来自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的朱思明说,喀什师范学院要升格为喀什大学,合理、规范、高标准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是硬性指标,广东援疆高校老师们有足够的实力对所在的学科进行完善。
“韩进们”的到来,使得喀什大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和提升。以2014—2015年度上学期为例,广东援疆高校教师讲授的课程共涉及15个专业、27个班,受益学生1036人,其中民族学生6个班、399人。其中的发酵工程与酶工程、蛋白质工程课程属于喀什大学首次开设的课程。
在学科建设方面,广东援疆高校教师亦肩负着重要使命。根据学校制定的《喀什大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4年至2015年两年,学校会增设金融数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
“这些专业都是师资最为紧缺的,多数都要从零点起步。”朱思明说,援疆教师成了新专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除发挥自身优势之外,还动用后方力量给予受援单位智力支持。例如,喀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建设了学校第一个理工科硕士点——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并于2015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推动该项重要工作的主力正是朱思明。
在公开课教学、科研课题的申报、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援疆教师也大力帮助受援单位的青年教师。按照受援单位喀什大学的安排,援疆教师积极开展了“一带一、一带多”的对口帮带工作,不遗余力地帮扶这里的青年教师。仅2014年下半年,韩进、刘益、朱思明、宋卫峰、苏显炎、梁东梅6名援疆教师担任了相关专业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受到帮带的青年教师共有8人,其中民族教师有2人。
要成为一所有实力的综合性大学,科研实力高低至关重要。在带动开展科研课题方面,援疆教师有着天然的优势。
2014年10月,喀什大学筹建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来自暨南大学的刘益教授应邀,为该校教师作了《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专题讲座。刘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向该校老师讲解了服务型科研选题的基本思路,开拓了大家的视野。他提出,科研课题申报可以从政府、社会需求入手,提出有建设性的见解。此外,刘益还在学校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学校科研发展指明了切实可行的方向。
朱思明教授同样是一位科研能手,他被工作队队员们称为“为科研而生”的学者。他的技术专利“天然有色糖品的生产方法”于2014年10月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并已在新疆甜菜糖行业付诸实施。科研项目“糖蜜酒精废液中钾资源的回用技术及示范”也获批立项并正在新疆企业中开展试运用。援疆期间,朱思明带领的相关课题组还以喀什大学名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2篇。
梁东梅是“80后”年轻教师,来新疆时,她刚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出站。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她在喀什大学进行了一项很有意义的科研项目——维族长寿老人心理研究。
为提升喀什大学各受援学科的科研水平,去年起,广东援疆教师结合广东省科技厅首次设立的对口支援专题项目,积极组织本校教师联合申报广东省科技支援专题项目省级课题。据统计,2015年共有9名援疆教师牵头申报广东省科技厅省级课题,其中成功获批的有8项,获科研经费65万元,带动喀什大学26名教师参与到相关课题组中,其中民族教师10人。
刘益向记者表示,援疆教师与喀什大学联合申报广东省科技厅对口支援课题项目,是两地科技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也为广东援疆教师开展对口帮带工作提供了良好载体,必将为今后喀什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