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残膜回收搭上深松快车道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由过去的人拉牛耕全面提升到机械化耕种,粮、油、棉已逐步实现全方位机械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也成为各地提升农业生产率的标准。在国家实施农机补贴以来,机械化生产以40%的市场占有率在提高,农户也从种地一线逐步向二三线市场转移,农业生产、农机效率大幅度的为广大农民增收、增产、增效带来巨大效益。但是在光环的背后也出现很多弊病,白色的残膜污染、土地经营的过于分散、荒地随意开发、地下水资源的过渡使用都导致了资源匮乏。
一、覆膜栽培技术的利与弊
覆膜栽培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被引入中国,由于覆膜可以控温保墒,在干旱地区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成为我国旱作农业的一项核心技术。新疆属干旱地区,棉花、设施蔬菜、工业番茄、色素辣椒等作物基本均为地膜覆盖种植,80%以上的玉米为覆膜种植,100%的棉花使用覆膜种植,覆膜率达到每亩70%—87%,亩均用量3-5公斤。2005年经过农业专家按平方测算,每亩地残膜已达26公斤之多。大量农田地膜的使用,对土壤和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调查废旧地膜主要残留于20cm左右的耕层土壤,易缠绕犁骅、堵塞播种机和中耕施肥机,影响播种和施肥质量。机械化的使用导致农民过度依赖,大多数农户不在人为清除残膜。政府虽以补贴形式推动地膜的回收,但大量地膜因易破损、难回收,带来严重的环保隐患和土壤板结,假释我们不去有效处理地里残膜势必会导致下一代去研究新的机械将每亩土地清晒一遍。
二、建议导向
2015年全国实施土地深松项目带动了农机行业的一次不小震动,在为农机手带来效益同时也为多年种植的土地进行一次松筋动骨,迎来了双丰收,调研的时候得到了广大农户欢迎好评。深松蓄水保墒,提高产量,得到了广大农户认可,同时看到了翻到地面上大量的残膜,由于天寒地冻部分农户也没有回收机械,残膜横流满地。在此希望农业部将残膜回收一并纳入国家农机补贴项目,为我们的明天换一个更洁净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