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79家集贸市场提档升级 25家完成改造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由市商务局(粮食局)牵头,按照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对全市79家集贸市场提档升级。目前已有25家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并计划年底完成28家集贸市场提升改造。
图为7月4日,在改造后的水磨沟区王家梁综合市场,市民正在选购新鲜蔬菜
今年,水区将王家梁综合市场和凌庆综合市场作为样板市场进行改造,市、区两级政府补贴60%,鼓励企业参与市场标准化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完成后可新增360个摊位,优先吸纳家庭困难或长期经营的流动商贩。17日下午,在水区王家梁综合市场内,环境敞亮,布局合理。改造前该市场墙壁老化,大棚破旧,秩序较混乱,周围占道经营较多。经过半年多的改造,市场免费配备照明、地暖和公平秤等,新设的农副产品质量检测点也将启用。
负责人马立新表示,目前已入驻114个商户,为周边两万余名居民服务。
铁路局菜篮子市场属于新址改造,新市场楼高四层。负责人周玉保说,新市场设备齐全,有电梯、暖气,每种商品分区销售。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农贸市场改造效果明显,尤其是硬件设施显著提升。
市商务局(粮食局)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王芹表示,农贸市场改造后,整体效果不错,但仍需加强食品监管,提升市场的食品安全水平。
15日下午,家住文化宫的王秀英来到鑫源集贸综合市场,被门口张贴的降价优惠信息和一些商户的吆喝声吸引。
时隔3个多月,原本“脏乱差”的市场让69岁的她眼前一亮。“现在像个超市,干干净净的,特舒服。”
市场升级了,菜价是否会上涨?一些市民发出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农贸市场改造投入不小,但是大部分市场的租金暂未“水涨船高”,部分市场虽然租金有所上涨,但带动菜价上涨有限。
16日上午,在友好劝业市场内,摊位整齐,地面干净。“环境确实好多了,但有些菜的价格也稍微涨了一些。”拎着两个西葫芦和一把青菜的任女士说。
青年路农贸市场也刚刚完成升级改造。刚刚买完菜的刘力说:“菜价总是时涨时跌,但我感觉菜价没啥变化。”
在多家农贸市场内,记者就市场改造前后菜价的变化随机采访了15位市民。其中8位表示涨了一点,但可以接受;7位表示总体平稳,变化不大。
升级改造后,友好劝业市场的菜价略有上涨,但幅度很小,该市场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涨得太多,顾客不都跑到别的菜市场或超市去了么?”
能否在改造市场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菜价?鑫源集贸综合市场负责人吴京认为,“改善各种软硬件环境,让经营户方便,让消费者得利,先把市场盘活,有人气,市场才能赚钱。”
“等以后这里的商铺开起来了,相信生意会比较好。”铁路局菜篮子市场一水果摊摊主说。很多人开始不愿意搬进楼里,大家都觉得别扭,而且怕老年人不会来市场买菜。搬过来几天之后,摊主们的担心就消除了。目前铁路局菜篮子市场70%以上摊位已经被预订,吸引了不少周边的居民来买菜。
涨摊位费要考虑由此导致的菜价上涨、市场人气流失甚至经营户流失等一系列后续问题,涨价实在不容易。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苏宁认为,菜市场一方面关系民生,一方面企业要盈利,想两全其美,实在不容易。要两者兼顾,企业可以多动脑,提高商户的积极性;政府在加强管理时,也需做好宏观调控。
王芹也表示,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是趋势,也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在硬件提升的同时,加强对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管理。她认为,改造后市场经营会面临市民消费习惯、运营成本等诸多问题,这需要各方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