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县韩立邑:山村烙画第一人
天山网讯(记者邢宝玉报道)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乡,烙画能人韩立邑的烙画是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只要一块木板,一把烙铁,他便能烙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
“在哈密搞烙画的人并不多。烙画在中国历史悠久,我就想让更多哈密人了解这一种‘绘画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烙画。”在三塘湖乡韩立邑的工作间,记者采访了这位山村能人。
韩立邑出生在江苏,在当地上学时结识了学校一位知名书法家,从那时起,他便热爱上了书法。1988年,韩立邑入伍当兵,在部队从事文职工作。一次他看到一个文件,只要愿意上中国函授大学的都可以报名参加,而且免除学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韩立邑不假思索地报了名。此后,他如饥似渴地埋头苦练书法,3年后在全师举办的书法、篆刻大赛中,他的书法作品获得一等奖,篆刻作品获得特等奖,这让他在全师名声大噪,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他学习书法的热情。
1992年韩立邑复员回到家乡工作,闲暇之际,仍然坚持学习书法和绘画。三塘湖与蒙古国接壤,属于边境乡,属地有很多驻地部队,和部队有深厚感情的韩立邑利用自己的特长,免费上门为部队官兵写标语、出板报、制作制度牌,他的举动受到官兵一致好评。韩立邑心灵手巧,喜欢制作多种工艺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利用废弃的可乐瓶子和一次性输液器,制作出很多漂亮的工艺品。有一次,同村的两位村民为了争一件他制作的工艺品还闹起了矛盾,韩立邑劝阻说,既然喜欢,每人给你们做一件,这样才使事态平息下来。
2011年的一天,韩立邑从电脑中发现几幅烙画作品,那古色古香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烙画与国画、油画相比又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新颖的绘画形式,烙画虽然看似简单,却饱含着很深的学问。从此,韩立邑就全身心地开始琢磨起烙画,他四处收集相关书籍、资料和作品,每天细细地研究。他开始在小葫芦上进行试验,虽然是简单的图案,真正操作起来可不容易,几天时间,他的手上到处都是血泡,伤痕累累。
韩立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总想,别人能成功,自己为什么不行呢?为了研究烙画的技法,他花了数万元钱,专门买了电脑和打印机及学习书籍。当时在哈密搞烙画艺术的人并不多,韩立邑没有老师,只能在家里自行钻研、摸索。后来他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些搞烙画的朋友后才发现,自己如同井底之蛙,连一些基本的技法都没吃透,通过朋友们的指点和作品赏析,他基本掌握了人物、山水、动物烙画的不同操作技巧。
韩立邑说,烙画是中国传统画,烙画亦称烙花、烫花,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木板、竹木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中国在汉朝时期就出现了“火烧画”,唐朝以后烙画处于低谷,到清朝中期,河南信阳人又将烙画发扬光大起来。目前,烙画分为南北两派。以河南为首的南派,风格硬朗,作品气势磅礴,主要表现在山水、人物方面;而以河北为主的北派作品则细腻、小而精道。
韩立邑在多种材料上进行过实验,他发现在三合板上烙出的画,没几年就开始变黄,不易保存。而白杨板又容易变形,效果不佳。后来,他通过村民在风电基地拿回的许多废弃集装箱木板上实验发现,这种板材十分理想,不论是硬度、亮度都很不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实践,韩立邑的烙画技术日臻成熟起来,作品涉及的范畴也很广,有花鸟、人物、山水等。 韩立邑向记者介绍道,烙画具有可长期保存、不褪色的特点,烙画的颜色深浅可通过烙铁的温度来控制,以此来区别明暗关系和层次,很具有文化艺术价值。“今年,我计划到河南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进一步提高烙画水平。努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韩立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