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16年,巴里坤县为确保年内完成“减贫、退村、摘帽”脱贫攻坚任务,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用多项措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实施产业带动脱贫致富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巴里坤县不断出台强农惠农富民政策,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以特色产业扶贫激活内生动力,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一乡一业或多业,一村一品或多品”。
巴里坤县根据每个乡、镇的侧重点不同,实施特色产业推进脱贫工作落地见效。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奶驼、奶驴、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设施农业、庭院经济。大力发展就业带动型、持续拉动发展的“短平快”增收项目,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等。
在巴里坤县海子沿乡,2014年,当地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由县财政给予每平方米菌种10元补贴,并积极扶持建立食用菌速食加工厂,进行规范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及袋装食用菌速食产品。食用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解决了当地上百名农牧民就业问题。
海子沿乡卡子户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后,牧民胡尔西一家人开始在当地的圣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上班。现在胡尔西不但学会了食用菌的种植技术,每个月还能领到固定的工资。胡尔西表示,未来也准备和妻子两个人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
开启旅游脱贫新模式
波帕依汗·加合帕尔是海子沿乡尖山子村的定居牧民,2012年,她开了一家以销售日常用品为主的小商店。但小商店带来的收入微薄,家里的开销还是要靠丈夫外出打工挣钱。
近两年,巴里坤县为了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贫困群众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正式开启了旅游脱贫模式。
2015年,巴里坤县启动了巴里坤湖景区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尖山子、巴里坤湖、三塘湖风电场等观景点以及健坤牧业现代农业观光园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景区建设的逐渐完善,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海子沿乡已有家庭式小商店20多家,主要为游客提供食品、饮料以及哈萨克族手工艺品。波帕依汗·加合帕尔介绍,2015年旅游旺季的时候,她家的小店一个月可收入两三千元。
2016年,巴里坤坚持加快休闲农业和旅游特色村发展,初步确定对60名有意愿学习的农牧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免费技能培训,引导他们从事农(牧)家乐,哈萨克族特色手工艺品、特色食品制作销售,并计划组织牧民文艺小分队,赴景区演出,增设骑马、骑骆驼、羊拉车等旅游观光项目,扶持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更多举措加快脱贫步伐
近几年,巴里坤县紧密结合本县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在发展生产脱贫、转移就业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工程上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今年,巴里坤县将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各类市场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社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快贫困乡村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
巴里坤县还将继续大力开展“精神扶贫”系列活动,教育引导贫困农牧民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突出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现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用知识改变贫困家庭子女的命运。
除此之外,巴里坤还以促进转移就业为目标,整合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就业和创业能力,用技能改变贫困农牧民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