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依·约力达西:我的赛马驯马事业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的赛马驯马事业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编者按: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哈拉奇乡布隆村,驯马师巴哈依·约力达西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从9岁起就开始练习赛马,赛马、驯马让他拥有了别样的人生,当地以及外地的赛马选手都会慕名前来请巴哈依驯马。去年7月,由克州各地柯尔克孜族赛马爱好者举办的民间民族运动会上,巴哈依和儿子囊括了赛马项目的冠亚军。
马蹄嗒嗒嗒地踏响大地,骑手们一边拽着缰绳一边吆喝着向前方飞奔而去,一阵尘土飞扬起来,眯了巴哈依·约力达西的眼睛,他抬手揉了揉眼,却看到儿子矫健的身影从身旁飞了过去,当年父亲或许也这样目视着自己如离弦的箭一般冲向草原深处。
今年55岁的巴哈依是一位驯马师,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哈拉奇乡布隆村,他可是一位传奇人物。2月12日,记者来到布隆村,参加了一场村里举办的赛马会,听巴哈依讲述他赛马、驯马的人生故事。
巴哈依说:“我从9岁起就开始练习赛马,父亲告诉我,骑马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冬春之际牲畜转场时如果驾驭不了马儿,那牧民一生的生计就会毁于一旦,所以柯尔克孜族的男人必须学会骑马。”
巴哈依牢牢记着父亲的话,不知道从马上跌倒多少次,又不知道忍痛翻上马背多少次,马儿逐渐让巴哈依难以割舍,并且持续驯马46年之久。
“当你学会驾驭一匹马,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奔跑,那是一种飞翔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的父亲、爷爷和我痴迷,我相信,这种感觉让所有马背上的民族痴迷。”巴哈依告诉记者,为了考量牧民的骑马技艺,每年,草原上会举办赛马大赛,赛马成为柯尔克孜族最传统悠久的文体赛事,将淳朴、热情的民族文化气息传承下来。
自小就展现出非凡赛马天赋的巴哈依,很快便成为当地赛手当中的佼佼者,他从布隆村赛到了哈拉奇乡,又相继在县级、州级农牧民运动会的赛马项目中夺冠。
去年7月,由克州各地柯尔克孜族赛马爱好者举办的民间民族运动会上,巴哈依和儿子囊括了赛马项目的冠亚军。
巴哈依·约力达西和自己的爱马在亲切交流。刘维摄
一匹好的赛马必须要经过优秀驯马师的调教才可能获得好成绩。这些年除了赛马外,巴哈依更钟情于驯马,他家还有一套祖传的驯马方法。
他告诉记者,驯出一匹好马最先要过选马关。要观察马儿走与跑的姿势、眼神、胖瘦以及高矮,最重要的是看马与主人的默契度,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区分冬季、夏季训练方法的不同之处。
布隆村地处偏远,冬季十分寒冷,一年之中最寒冷的那一个月,巴哈依通常会好好育肥,来年一开春就开始减食和加量训练,把马逐渐练成精瘦马,到了比赛前一个月,每天上午喂食,下午训练5公里快速跑后再慢走3个小时。巴哈依说:“以前爷爷和父亲驯马是坚持每天快跑3公里再慢走1个小时,但我在每次比赛中细心观察、虚心请教同行的训练经验,将训练强度和时间适度增加,这样练出的马大多可以取得好成绩。”
40多年来,巴哈依驯马无数,从马驹驯养成优秀的成年赛马,必须跟马建立深厚的感情和最好的默契,这就需要驯马师花大量的时间陪伴,每天喂食、饮水按照严格的标准,平时好好刷马、多陪伴,为了避免马挨饿受冷,冬季时更需要半夜起来照顾,这样与马建立深厚的感情,赛马才能在比赛当天表现出色。
巴哈依驯的马都是从“天马之乡”昭苏县购买回来的,驯养一匹赛马至少需要5年时间,一年的费用在1万元到2万元之间,这对于身为牧民的巴哈依来说非常艰难,这些年,他把自己在各种赛马比赛上获得的奖金都投入到了驯马上,虽然生活清苦,但想起赛马和驯马给自己家族带来的荣耀,一家人还是会齐心协力地面对各种困难。
马对于巴哈依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赛马、驯马更让他拥有了别样的人生,当地以及外地的赛马选手都会慕名前来请巴哈依驯马。因为一年到头,在克州各地,由民间爱好者自发举办的赛马盛会非常多,可是这些赛马大赛都没有固定的比赛程序,只是以柯尔克孜族约定俗成的方式在赛后以奖金奖励获胜者。
去年8月28日,在阿合奇县第八届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赛马项目二等奖的巴哈依拿到了人生中第一本赛马证书,他感到无比欣喜:“这一变化让我们感到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柯尔克孜族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
布隆村的赛马会还在继续,不远处,马背上的身影既有五六十岁的老者,又有四五岁的孩童,人们欢呼雀跃的欢叫声响彻整个加依罗草原。“赛马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更能够修炼人的品质。勇敢、拼搏、不服输以及相互关爱、不离不弃是柯尔克孜族人的民族体育精神,我的赛马驯马事业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巴哈依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