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号援疆项目成为北疆亮丽风景
山西省城太原往西三千余公里,就进入了美丽的“瓜果之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年多来,从天山脚下美丽的阜康市、兵团第十二师222团,到有着“亮剑之师”美誉的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山西省工会援建的职工书屋、职工转型双创基地、刺绣合作社等,已经成为当地的亮丽风景。
短短几年,山西各级工会累计投入援疆资金3100万元、实施援疆项目228个,为当地职工发展和工会建设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这些援助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转型、职工增收,得到职工群众广泛认同。山西工会援疆工作也走在全国工会前列,连续3年在全国工会对口援疆工作会上介绍经验。
项目:认定就做成做好
“一亩地利润大约1300元,职工收入大大提高。”在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师222团有机西瓜、甜瓜职工创业示范基地,团工会主席张双向山西省工会集中对接援助工作组介绍情况。该项目由省总工会援建,这块面积207亩的瓜地可为10户低收入职工带来年人均1.3万元以上的收入。收获季节,拽一拽瓜蔓,圆滚滚的西瓜、甜瓜就滚到了脚边。
几公里之外的冰湖兴发食用菌合作社,也是由省总工会援建,凭借20万元的援助启动资金,5户职工把合作社发展成了拥有5座大棚、1900个食用菌包的工厂化立式栽培车间,目前,已在乌鲁木齐市建立产品直销点,合作社户均增收3万元。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2016年以来,我省工会援疆工作集中人财物,打造拳头项目,重点是支持促进当地经济转型、职工就业增收的好项目,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和产业机构转型升级。
项目,认准一个就做成一个、做好一个。瓜果种植、食用菌大棚、水产养殖、采摘园、农家乐、牧家乐、职工创业园、双创孵化基地……在我省工会组织的持续援助下,一批批项目在北疆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职工实现增收致富,带动了更多群众投身创业就业。
服务:受援地职工需求
各式的民族服装、花色众多的布料,还有嗡嗡作响的缝纫机,这是阜康市城关镇维民村幸福刺绣合作社,62岁的热比汗大妈高兴地向省工会集中对接援助工作组介绍服装、枕头、挂件、花毡等刺绣成品,又略带难色地说:“现在么,26个妇女么,只有11台机器么……”
幸福刺绣合作社两年前成立,省总工会不但援助了3万多元,还从山西请了4位“三晋巧姐”,手把手教当地妇女刺绣技术。现在,合作社“出品”的刺绣已经远销周边国家,闲居在家的少数民族妇女通过手工刺绣,可以每月创收1000元至3000元。
省工会集中对接援助工作组决定,今年再给幸福刺绣合作社投入5万元援助资金,让她们“人多机器多”,让更多妇女能多干活、多赚钱。
援疆工作要主动解决职工所急、重点支援基层工会所困。按照这一思路和原则,截至目前,我省工会援疆资金全部用于县市以下基层工会,除了援助创业项目外,其余全部用于补齐服务职工的场所和设施等短缺。
困难职工小额贷款、困难职工子女助学金、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服务中心、健身房、篮球场……广大职工从一项项安排、一个个项目中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工会一家亲”。援助:持续交流交往交融
“今天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60周年纪念日,也是我的政治生日”,在阜康市博峰社区,82岁的肖永久老人正重温入党誓词,谈入党感受,谈国家发展变化,这是社区给老人准备的“政治生日”活动。省工会集中对接援助工作组全程参与,重新接受了一次党性洗礼。
我省工会援疆工作,不但援助项目和倾注精力是实实在在的,对当地职工群众的感情也是实实在在的。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立业主动与当地维族职工米拉结对帮扶,他表示,一定要圆满完成党中央、省委和全总交给的援疆任务,不断加强与当地工会、职工的持续交流交往交融,助力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
正值盛夏,骄阳似火。省工会集中对接援助工作组对近两年援助的近60个项目进行实地查看,部分市工会负责人也到对接援助的团场、乡镇工会进行对接推动,晋新两省区工会的深度交流已经延伸至县(区)、企业之间。
汾水有情,天池做证。一场惠及近千万新疆职工的援助行动仍在继续。(本报记者 尚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