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组走“亲戚” --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住天山区胜利路片区管委会新东街社区工作组
3月5日,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住天山区胜利路片区管委会新东街社区工作组组长王春梅眼看一年住社区工作即将结束,她心中有很多不舍。她惦记着辖区困难群众的生活,那些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一年来与社区干部和居民凝聚在一起的情感。趁周末,她带领部分工作组成员到辖区重点帮扶的困难群众家走了趟“亲戚”。
□本报记者/李琳
“我舍不得你们走啊”
敲开家住新东街一户居民的家门,开门的是一位维吾尔族大妈。“是你们啊,听说你们要走了,我正打算到社区看望你们呢。”她一边说,一边张开双臂给了王春梅一个热情拥抱。
“阿姨好!叔叔好!”这时一个戴黑框眼镜、皮肤白净的女孩从房间走了出来,亲昵地与工作组成员打招呼。女孩叫穆巴拉克·美力夏提,今年14岁,现在就读于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刚才为大家开门的是她的外婆。
在穆巴拉克的记忆里,亲人只有外公和外婆。二老体弱多病,全家的收入来源只有外婆微薄的退休工资,生活非常困难。
得知这一情况,工作组立即对穆巴拉克一家开展了“爱心帮助”。
“尽管我们是低保户,可是社区里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还有呢。”穆巴拉克的外婆阿扎旦木很理解社区工作。去年6月底,她去社区反映穆巴拉克想上辅导班的事情,本也没敢抱太大希望,没想到工作组从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帮困基金”拿出2000元,支持穆巴拉克报了辅导班,同时还送来了500元的购书卡。
《十万个为什么》《此生做这样一个女子》……在穆巴拉克的房间,一排整齐的课外书立在窗台上,书桌上还放着一本名叫《自由》的新书,这是她刚用购书卡买的。
阿扎旦木告诉记者,穆巴拉克每次去书店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现在有了购书卡就可以把喜欢的书买回家看了。
“我舍不得你们走啊,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们。”阿扎旦木一手拉着王春梅的手,另一只手擦拭着眼角。
“我们第三批工作组成员已经全部到位,这是阿尔帕提、程莲,他们会继续来看望你们的。”王春梅把第三批工作组成员分别介绍给阿扎旦木。
“您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们说,以后我们会继续关心帮助穆巴拉克的。”阿尔
帕提接过话茬说。
“明年来家一起过年”
记者发现,工作组要走的第二家“亲戚”看来是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因为他们出发前买了一箱牛奶,两打鸡蛋,还是开车前往。
来到水磨沟区乌鲁木齐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四楼,工作组成员刘静峰敲了三下门,一位腰部略弯的老人面带笑容地开门把大家请进了家门。
客厅陈设简单、干净,室内采光很好,阳光把整个房间照得亮亮堂堂。
老人身穿一件灰色圆领羊毛衫,露出笔挺的蓝色衬衣领,手里还拿着一部收音机正在听全国两会新闻。
老人叫罗凯,今年74岁,四川人,乌鲁木齐是他的第二故乡。现在一直独居,早年因投资失败,如今身无分文。去年3月,老人从吐鲁番市被送回户籍所在地新东街社区,由于老人没有住房,被社区安排在一间15平方米的自建房内暂时居住。了解到老人的困难后,工作组立即买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给他送去,并从“扶贫帮困基金”中拿出1000元资助了他。与此同时,工作组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罗凯的困难,帮助申请廉租房。
罗凯说:“为我住房的事情,刘处长没少操心,光为协调住低楼层就跑了很多趟。”
他口中的刘处长是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处的刘静峰,是第二批工作组成员,也是与他结对子的“亲戚”。
老人搬家了,户口也迁到了现在的社区。可是工作组还是一如既往地来看望他,春节前送来了米面油还有1000元钱。
住在新家里,罗凯终于可以安享晚年生活。“今年春节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安心的一个年。”老人发自肺腑地说,为此,他还特地买了一瓶红酒祝贺了一番。
春节那天,老人给工作组的成员打电话想邀请他们来家里过节,表达谢意。可是,节日期间工作组成员都在社区值班不能来。说到此处,老人一脸遗憾。
“明年我们一定领着孩子来看您。”王春梅赶紧宽慰老人。
“好!明年领着娃娃来家过年,我们约好了。”老人喜出望外地说,“从身份上你们是干部,从情感说,你们都是我的子女。”
据了解,像穆巴拉克、罗凯这样的帮扶对象,工作组15名成员都与其结了“亲戚”。新东街社区有人口1449户、4138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2%,流动人口占50%,辖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较多。为此,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在局工会组织下,全市国土系统领导干部个人捐款设立19万余元的专项帮扶基金。工作组成员通过“一对一”“手牵手”的方式,利用专项资金为辖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凝聚了民心。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访惠聚”工作组已经利用10万余元帮扶资金资助了新东街社区40余户困难家庭。(转载《新疆日报》201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