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融融的也克力住村工作组--文化厅住也克力村工作组住村感言

02.08.2016  20:40

开饭喽!”艾尼瓦尔·瓦哈甫组长朝着过道、扬着脖子,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喊了一嗓子。各个房间门口迅速人影闪现,涌向厨房,端菜的、盛饭的、摆筷子的,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这边说“哇塞,好香,茄子炒豆角”,那边喊“还有葱爆羊肉”。艾尼瓦尔·瓦哈甫组长笑着介绍说:“四菜一汤。”大家一愣,桌上明明只有四个菜嘛。组长含着笑,停顿了一下,接着补充说:“汤在茶壶里。”啊,茶水呀?!随着这幽默,大家都嘻嘻哈哈笑开了。

围着饭桌,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忽然,付强大声说:“嗯,这辣子是甜的,真好吃。”随即侧过头,看着旁边的阿不都热依木:“不信你尝尝。”阿不都热依木很怕辣,半信半疑的看着付强,狡黠地笑着摇头:“我不吃。”左边有人附和说“还真是甜的”,右边有人也说了“是挺好吃的”。架不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阿不都热依木终于挑起一小块放进嘴里,刚刚咀嚼了两下,就“”的一声,直奔垃圾桶而去。大家又是一阵前仰后合。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组,和谐、轻松、快乐。

工作组共有9人,其中5名汉族同志,4名维吾尔族同志;7名是男子汉,还有两位是美女。我们分别来自文化厅系统6个单位。虽然大家工作单位不同、年龄性格不同、学识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但工作组成员相互关心,相互照顾,互相尊重、互相感染,早已融成了一家人。

工作组坚持团结进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把团结作为工作的保证、生活的基础,在工作上、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看到年轻同志为做饭发愁,有经验的同志耐心指导;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每个人都认真打扫卫生;同志之间宽容相待,生活习俗上相互尊重,工作中彼此学习,相互照应。

有同志生病了,其他人有的陪着上医院做检查,有的端水送药做饭尽心尽力照顾。语言上,你跟着我学维吾尔语,“熊大亚克西(太好了)、曼白克合夏勒(我很高兴)”;我跟着你学汉语,“吃得开、打铁还需自身硬”。

每当暮色降临,一天严肃紧张的工作之后,大家不忘轻松一下,在安静空旷的院子,聊聊家常,说说笑话。大队里的村民也常来坐坐,有时候会和我们一起弹起心爱的“都塔尔”,琴声欢乐优扬,在宁静的夜晚,和谐的旋律随风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