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市残联认真总结经验 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专项调查“三率”
新疆库尔勒市残疾人专项调查办公室在调查登记实践中,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仅使调查登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大大提高了调查登记的入户率、见面率和调查内容数据的准确率。<?xml:namespace prefix="o">?xml:namespace>
一是为调查组配备陪调员,解决了调查员对调查片区情况不熟的问题。随着库尔勒市的迅速发展,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先后有铁克其、恰尔巴格、英下三个乡成了城中乡,这三个乡的一部分行政村被划到了街道社区。为了规范城市管理,对部分街道社区也进行了重新整合,一些社区的隶属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几个城乡结合部形成了社区居委会与村委会相互交错的状况。这些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给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一些新担任残疾人专委的调查员对片区的情况不熟悉、不仅调查登记工作进展缓慢,而且重登、漏登现象时有发生。市专项调查办公室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分析原因,认真总结经验 ,为这些重新整合的30多户村和社区调查组配备了熟悉情况的陪调员。有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自告奋勇担任陪调员。这些陪调员不仅对村和社区的情况熟悉、而且对残疾人家庭的情况也非常熟悉,在调查登记中,他们不仅帮助调查员做好协调、预约和翻译工作,而且还帮助调查员做了大量拾遗补漏的工作。陪调员的配备,不仅避免了重登、漏登情况,还有效提高了入户率、见面率和调查内容数据的准确率。
二是采取“五环工作法”,进一步规范了专项调查登记工作流程。调查登记工作开展时间不久,市专项调查办公室就发现一些调查员没按照工作流程开展调查登记,致使调查登记工作比较忙乱。为了有效克服忙乱现象,保证调查登记质量,市专项调查办公室及时合并了全市调查员会议,帮助分析出现忙乱现象的原因,并在查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环工作法”调查流程。调查员入户后,第一步首先向残疾人及其亲属介绍自己的身份、说明来意,并及时递交市专项调查办公室《致全市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的一封信》,讲清楚这次专项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启发残疾人及其亲属积极配合调查登记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第二步是先与残疾人及其亲属拉拉家常,通过拉家常,初步了解调查对象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第三步向残疾人及其亲属介绍调查登记的有关内容,帮残疾人及其亲属对调查内容消化理解,并为残疾人及其亲属留足考虑和商量的时间;第四步在正式调查登记时,调查员用通俗的语言按照调查登记内容逐条逐项对残疾人及其亲属询问,对申报者不理解的内容、耐心进行解释,循序善诱直到申报者真正理解,采集到真实情况和数据为止;第五步在调查登记表填写完毕后,调查员将调查表上的内容和数据逐条逐项向残疾人及其亲属进行宣读,如果发现误差,立即纠正。如无差错,由调查员和申报人分别在调查表上签名确认。“五环工作法“的采用,不仅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克服了忙乱现象,而且还有效提高了调查登记质量。
三是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努力提高专项调查“三率”。调查登记开展初期,由于一些调查员对调查内容不熟悉、表格填写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偏远农牧区,调查员力量相对薄弱,再加之少数民族比列较高,由于语言等方面的原因对调查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够准确,造成一些乡村的调查登记表差错率比较高。市专项调查办公室及时注意到了这一情况,立即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加大了对调查登记一线的指导力度。市专项调查办公室主任、残联理事长童晓霞,市专项调查办公室副主任,残联副理事长赵玉萍分别带领质量控制组多次到普惠乡、普惠牧场、普惠农场、经济牧场、包头湖农场、库尔楚园艺场等偏远乡村和几个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把关指导,对工作不够协调的乡村指出了纠正意见,对调查员不懂的问题手把手的教,对已经填过的表格一份不漏地检查。通过不懈努力,不仅有效纠正了基层一线调查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将调查登记的差错全部消除在了基层。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提高了专项调查“三率”。截止1月31日,全市计划入户调查4170户,实际入户4170户,入户率达100%。应见面4210人,实际见面4126人,见面率为98%。使入户率、见面率以及调查内容数据的准确率均达到了全国和自治区专项调查办公室的要求。
(库尔勒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