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自私任性”多点“文明出行” ——聚焦“春节文化现象”系列评论之三

12.02.2015  13:15

  除夕临近,年味伴随春风已扑面而来。有的游子已回到故乡,有的正在路上跋涉,有的还在漫卷诗书。在这个万物迎春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新派的人们或许不再守着家门“听烧爆竹,看换桃符”, “去哪度假?”俨然成为春节新时尚。

  不过,北国赏雪,南方看海,美景会看到不少,煞风景的事也能频见。且不说,春运中旅客购票时“屯票”、候车室“占座”、列车上厕所投掷杂物等不文明行为。也休提,返乡途中加塞、强行超车、占用应急车道等高速路上的不文明行驶。暂只论,民众反映比较普遍的一些出境游不文明行为。前不久,一位榆林女医生出境游归来,写了一封2000多字的公开信给西安旅游局,记录亲历出境游国人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尴尬。信中写道:“飞机上大呼小叫、遇事聚堆乱成一团、随意丢垃圾、景区抢占厕所……第一次出境游就看到国人不文明行为,让我觉得脸红。”女医生呼吁,“出现这些不文明行为,影响到是国家形象,丢掉可是咱中国人的脸面。

  其实,女医生所记述的这些不文明行为,早在10多年前出境游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人呼吁过,呼吁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有人那么“任性”,觉得我花了钱,就该由着我的性子来?盖因当事者不曾觉得自己要为国家脸面负担什么。没有公德的人往往缺乏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字当头,第一个想到的是个体利益。如果一个人只考虑私利,你却让他多考虑公共利益,“不要丢国人的脸”,这样的道德说教无异对牛弹琴。

  公德培育是一个社会迈向现代文明的必经过程,很多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暴露出公德问题,由此开始重视公德培育。公德培育的途径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确立惩戒制度远比单纯讲大道理要有效得多。

  看到过一份关于“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公德建设”的研究资料,谈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明开化历程,在那个时期,日本颁布了许多关于促进风俗改良的惩戒政策。比如小儿随地大小便,在马路投掷死亡家禽,喧哗、争吵、妨碍他人自由,攀折路边及公园树枝并随意损害植物,等等,类似行为一经发现,均有警察施予罚金处分,无力缴纳罚金的,就要被拘留或是鞭刑。

  国家有关方面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比如国家旅游局就考虑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惩处不文明行为,把相关游客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让公德成为个人信用的标签。去年底亚航泡面事件发生后,4名涉事游客的不良行为就被纳入其信用记录,这些在有了“案底”的不文明旅客,以后再想跟团出行,恐怕要遭到拒绝。

  对不文明旅游者进行依法处置,依法制定对不文明旅游者的追责制度,让其为自己的名誉和信用负责,在这样不断矫正的过程中,他才会意识到在公共场合规范自我行为的重要性。

  惩戒制度的实施也有助于人们加强对社会公德概念的理解。过去,人们总觉得讲公德是为了他人,是为了集体,其实,讲公德、讲文明,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社会公德本身是人们为了群体利益而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这个群体利益包括成千上万个个体,每个个体的行为文明了,处于这样的群体中才有安全感。

  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公共生活领域越来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要求也越来越高。少一点“自私任性”,多一些礼让谦和,就会少一分无序的拥挤;少一点粗口、国骂,多一声“对不起”“谢谢”,就会少一些无谓的冲突。

  春节期间,请用文明出行为自己的信用加分,也为自己的安全加分,共同为祥和春节、和谐中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