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研发出MERS治疗性抗体 将进入临床研究

03.06.2015  11:49

   新疆平安网讯 (记者 李丹丹)昨日(6月1日),广东省卫计委通报称,全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已追踪至67人,仍有10人失联。为应对MERS,北京机场旅检处将采取测温、填表格等手段进行排查。

  此外,据韩媒报道,韩国确诊患者已达18人,拟禁止MERS接触者出境。

   广东本地大范围传播风险极低

  昨日,广东省卫计委通报称,全国首例输入性MERS确诊病例仍有发热,双肺渗出有增加,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已追踪至67人,全部采取集中方式隔离观察,暂无人出现不适。仍有10人失联。

  另据深圳市卫计委通报,当地4名密切接触者中有1名为韩国确诊病例K某的翻译,男,31岁,中国籍,居住于深圳市宝安区,于5月26日晚至5月27日晚在惠州期间曾与确诊病例同吃、同住、同开会。已送至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2周;另外3人已进行医学观察。4名密切接触者经市疾控中心采样检测,结果均为MERS冠状病毒核酸阴性。

  专家研判认为,广东MERS造成本地大范围传播的风险极低。深圳市疾控表示,此种病毒传播能力非常有限,除非有密切接触。

  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此病有持续的社区传播。

   啥是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该病毒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201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

   感染源

  蝙蝠 骆驼 家畜

  全部的感染来源尚不完全清楚。但在埃及、卡塔尔和沙特的骆驼中分离到和人类病毒株相匹配的病毒株。可能还存在其他宿主。

   传染方式

  目前MERS以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MERS传染性小于SARS

  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有持续的社区内传播。

   症状

  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一般在感染后2-14天发病。

  可出现急性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包括发烧、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患有肺炎。免疫力较弱的患者可出现腹泻等非典型症状。重症病例在肺炎基础上,可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部分病例可出现肾衰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糖尿病、肾衰竭、慢性肺部疾病和免疫受损者被认为属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病症的高危人员。

   预防手段

  ●勤洗手;尽量避免密切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人员。

  ●保持室内或交通工具内的空气流通。

  ●尽量避免前往动物饲养、屠宰、生肉制品交易场所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就医,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

  以上资料据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等

   释疑

  MERS病死率为何超SARS?

  医疗水平落后地区多发;干预早病死率可下降;抗体将进入临床研究

  全世界目前报道的MERS总病例数已达上千例,病死率接近40%,几乎是SRAS的3倍。对此,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王凌航说,很多病例出现在一些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地区,目前统计出来的病死率不能反映经过综合救治之后的病死率水平。在SARS早期的时候,病死率也是比较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和规范治疗,病死率相应下降。

  王凌航表示,虽然MERS病毒毒性较强,但其传染性较弱,传播效率低于SARS。MERS已出现了3年,但仍呈现散发的特点,并未引起大面积集中暴发的情况。

  王凌航介绍,中国在SARS后,对于H1N1、埃博拉等输入性病例的防治上,从源头堵住传染病防控是没有问题的。其实传染病有三个要素,传染源头、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只要做到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那么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

  王凌航表示,在治疗上,对于新型病毒,确实没有特效的药物。但是如果早期发现病例并且介入干预,病死率还是可以下降。

  新京报记者昨日获悉,我国已研发出多个治疗性抗体和多肽药物,但均处于实验室水平,下一步将进入临床研究。

  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院副研究员施一对记者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带领的研究团在2013年就开始研究MERS抗体,当年就已阐明MERS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机制。

  作为高福院士研究团的成员之一,施一对记者介绍,目前课题组开发相应的治疗性抗体已在小鼠模型上初见成效,但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下一步将进入临床实验。此外,抗体的大规模生产还需要一定的生产水平。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