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羌河对您说——新·春·枣送福”活动向英模致敬

03.02.2015  11:37

    倾听英模感言分享真情感怀

    新疆日报讯(记者石鑫报道)“我在新疆奋斗了50多年,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我怎么会要求家乡对我回馈什么呢?收到这么精美的红枣礼盒,我很惊喜,祖国和家乡没有忘记我的付出,这让我内心充满巨大的力量,我要继续为家乡的科研事业奋斗。”这是上世纪70年代劳动模范夏训诚的感言,也是此次收到新疆红枣礼盒所有英模们的心声。

    连日来,随着“叶尔羌河对您说——新·春·枣送福”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关心新疆、建设新疆、热爱新疆的人们收到了由活动主办方寄送的新疆红枣礼盒,这其中也包括夏训诚等英模人物。

    60年风雨历程,英模人物为推进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新疆沧桑巨变的每一笔,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的故事见证了新疆60年辉煌巨变。

    祖国和新疆不会忘记:克拉玛依第一代石油工人卡依霞·可可思汗和工友们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几天就能完钻一口一二百米深的钻井;致力研究沙漠的科学家夏训诚32次奔赴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考察;先后培育出甜西瓜早、中、晚熟系列新品种28个,为全国的瓜类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吴明珠;为病人先后献血34次,从自己腿上割了十三块皮肤移植到大面积烧伤的柯尔克孜族患者身上的帕米尔白衣天使吴登云;为维吾尔族兄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王燕娜;富裕不忘群众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散·吾尔玛……

    当这些模范人物陆续收到以红枣为媒介传递的感恩和祝福时,感动异常,纷纷讲出了自己心底最真诚的话语。他们的心语代表着一代又一代新疆人对祖国对家乡的赤诚之心。

    本报从新疆各行各业不同时代的模范人物中选取12位代表的感言,与读者共同分享。

    英模感言

    从美丽油城到智慧城巿

    上世纪60年代的劳动模范:卡依霞·可可思汗,哈萨克族,73岁,克拉玛依第一代石油工人。

    50年代的克拉玛依还是一片戈壁荒原,现在是一座现代化的美丽的石油城市,未来是网络连通的智慧城市。我还没有老,还要好好地活着。国家那么好、那么强大,我们各民族要共同建设家园,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卡依霞·可可思汗

    揭开罗布泊的神秘面纱

    上世纪70年代的劳动模范:夏训诚,汉族,81岁,新疆科学院分院生地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新疆第一批研究员,一位致力研究沙漠的科学家。

    那个时候,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依靠双脚在罗布泊走过2万平方公里,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现在有了工作较方便、优越的野外定位站,有这样的条件,何愁不能取得更大、更多的科技成果呢?——夏训诚

    耕耘边疆桃李芬芳

    上世纪70年代的劳动模范:米吉提·胡达拜尔地,维吾尔族,79岁,新疆大学退休教授,他在干旱区植物地理、生态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所做的开创性研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从自治区成立之初仅有的新疆学院到现在30多所高校,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到南疆四地州十二年义务教育,新疆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感恩党和国家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祝福新疆的未来更美好。

    ——米吉提·胡达拜尔地

    用歌声让我们团结起来

    上世纪80年代的劳动模范:伊再提·伊力亚斯,维吾尔族,45岁,新疆歌舞团一级演员。

    我从一名还不怎么懂事的孩子,慢慢地成为了一名在新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工作者。在工作中,我感受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相濡以沫、水乳交融的情谊,也越来越理解了民族团结的真谛和重要。

    ——伊再提·伊力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