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09.12.2014  03:05
  【当前经济形势综述之四】

  我国的对外开放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国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一体两翼”: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诸多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商投资额世界第一,对外投资跃居世界第三,预计不久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与此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欧美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政策,中国与外部的经济关系悄然发生变化。

  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将带动我国全球贸易布局、投资布局、生产布局的重新调整。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将以资源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在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等“三头在外”的产业,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

  张燕生说,统筹东中西,运用全国之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西部地区是重要通道、平台、载体、能力建设的直接利益攸关区域;中部地区是重大装备制造、综合物流、人才开发的后援基地和共同“走出去”基地;东部地区既是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优质商品、现代服务和能力建设的重要策源地,又是离岸贸易、金融、投资、货币的重要运筹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高虎城表示,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开放包容:与“丝路”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原则。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空间范围、地域和国别范围上的多元、开放和包容性,需要区域内各国共同推进合作进程,通过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各国紧密联系起来。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单方面的战略布局,最终所形成的格局取决于沿线国家的意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研究所副主任袁波说。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互补性很强。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