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阿亚格曼干村的幸福“密码”
要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日子越过越好。——习近平
■殷殷嘱托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众,走进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
“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4月12日,阿卜都克尤木站在自家的小院里对记者说,“我就是在这里为总书记戴上维吾尔族花帽的。”
回想起5年前的那一刻,阿卜都克尤木感到很温暖:“总书记很细心,看了新房后,还问家里冬天怎么取暖。”
总书记看完新房看后院,看了牛羊圈又看农机具,阿卜都克尤木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关心。“他最关心惠民政策我们享受上没有,我就把农产品补贴、农机补贴、看病报销的账一笔一笔算给总书记听。”
“总书记说,他来看我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他还说,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阿卜都克尤木说,“只要跟着党和政府努力干,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四月的南疆,春意盎然,到处充满勃勃生机。
距离疏附县城1.5公里的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一派繁忙景象——村里的主干道正在拓宽,一些村民的房屋正在翻修,通过拆除土坯房、土围墙、土棚圈而新增的土地上,到处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说变化
幸福像花儿一样
【天山新姿】记者在阿卜都克尤木家看到,前院的水泥地面替代了5年前的砖地,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前搭着葡萄架,藤儿已悄悄地爬了上来;几只鸽子落在墙头,好奇地望着我们。
安居房里,沙发、衣柜、床等家具一应俱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展示着主人的现代生活。女主人阿依谢木古丽·艾则孜特地带我们参观了家里的卫生间:抽水马桶对面的墙上,挂着一个淋浴器,一切都是那么干净明亮。
“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屋,睡的是土炕,走的是土路,现在的生活真是大变样。”阿依谢木古丽说着带我们来到后院。除了拖拉机,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后院中央的小拱棚了。拱棚里摆满了盆花,有月季、一帆风顺、虎皮令箭等20余种。
按照发展规划,今年村里要打造花卉苗木基地,阿卜都克尤木积极响应,将计划种植蔬菜、西瓜的拱棚改种了花卉,仅此一项,预计一年能增收3万元。
阿卜都克尤木说:“这些全是享受政府补贴政策盖起来的,如今,正如总书记祝福的那样,在党的关怀和政策扶持下,我们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党的好政策不仅让我们发展起来了,还让我们减轻了生活压力。”村民佐日古丽·艾麦提说。佐日古丽的小儿子今年上幼儿园,幼儿园的三顿饭是免费的,而且很有营养。她的丈夫住院时,受益于去年县里实行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一分钱押金也不用交。出院时,由于报销比例有所提高,家里的负担减轻了很多。
民间艺人佧伍力·麦麦提如今已是镇上一家小区的保安。5年前,在阿卜都克尤木家里,他用新疆传统乐器艾捷克为总书记演奏了一曲《最美还是我们新疆》。“每次我演奏这首曲子,就能想起那幸福的一刻。”佧伍力说,“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真想让总书记再来我们家乡看看新变化。”
变化的不仅是村民们的生活,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观。村党支部书记田义修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村里正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土坯房、土围墙、土棚圈已成为历史。
【记者感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阿亚格曼干村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变化正是源自党的坚强领导,源自党的好政策。
细规划
发展脚步不停歇
【天山新姿】阿亚格曼干村是一个有5400多人的大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如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了解到,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但阿亚格曼干村的发展脚步并未就此停歇。总书记来村里看望干部群众至今仍时时激励着村民,阿亚格曼干村今年结合疏附县制定的发展规划,将重点打造菜篮子、花卉苗圃、农民手工艺品产销、红色旅游等四大基地,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托克扎克镇党委书记许文杰说,扎扫把的手艺在村里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为推动这项产业发展,2016年村里成立瓦日斯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厂房里,记者看到,十几个村民相对而坐,正专心地扎扫把,身子两边堆的都是高粱秆。今年40岁的阿力木江·麦麦提动作麻利,他扎扫把已经20年了,平均15分钟就能扎一把。“我还不算快的,最快的8分钟一把。”阿力木江说,他和妻子都在这里扎扫把,一年挣两三万元没问题。
合作社监事长阿布力克木·麦合素木的爸爸以及爷爷都会扎扫把。如今,他接过了这个传家手艺。“现在有300多户村民参与到扎扫把工作中,他们有的集中到厂房里扎,有的领上材料在家里扎。”阿布力克木说,合作社一年能生产扫把100万把,主要在南疆四地州销售。
除了生产扫把,合作社还生产一些工艺品。今年3月,合作社首次“触电”电商平台,将工艺品销到了内地。“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阿布力克木说。
【记者感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阿亚格曼干村村民们正用行动解读他们的幸福“密码”。
转观念
多姿多彩新生活
【天山新姿】从村委会出来步行几百米,就是玛依努尔美容美发店了。这是村里的第一家美容美发店,在这家店的带动下,两年时间,村里开了4家理发店。
“平时有许多人来化妆,特别是每周一早上,许多妇女都要来‘收拾’一下,漂漂亮亮地去参加升国旗仪式。”店主玛依努尔·艾则孜正说着,村民古丽巴哈尔·买买提推门走了进来。她是老顾客了,每个月都要来修剪一下头发,顺便做个脸部护理。“做完护理,皮肤很舒服,我心里也高兴。”古丽巴哈尔说。
村民们多彩的生活不仅体现在女人对美的追求上,物质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了。
自治区党委党校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党总支书记申德英骄傲地说:“我们村已经形成了‘小十字’商圈、‘大十字’夜市,可热闹啦。”
原来,在村委会附近的十字路口处,近几年陆续开了64家商铺,形成了一个小商圈。
热依汉古丽饭馆在村里算是规模比较大的饭馆。经营户希尔艾力·艾尔肯说,除了本村人,镇上许多人也来这里吃饭。“大家吃着聊着,能从他们的脸上感受到对生活的满足。”希尔艾力说,特别是晚上农民夜校结束后,许多人都会吃点再回家,“烤肉、麻辣串,想吃什么吃什么,大家的消费档次越来越高了。”
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阿亚格曼干村的村民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现在村里已经有了合唱队、民间乐队、舞蹈队。
4月27日晚上,80人的合唱队正在为第二天的演出紧张地排练着。听,那声音优美动听,是对家乡由衷的赞美;那声音高亢洪亮,是对祖国纵情的歌唱!
【记者感言】只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得益彰,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生活。如今,阿亚格曼干村村民们的幸福之路正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