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来了 乌鲁木齐市民享贴心服务

08.01.2015  16:11

   身体出现状况,可先问问自己的“家庭医生”,通过“家庭医生”的诊断后,可以通过专用通道去上级医院就诊……最重要的是,经常上门的“家庭医生”还会给你提供保健建议。这样贴心的服务,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喀什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刘军为签约居民服务。(记者程雪红摄)

  新疆网讯(记者 程雪红)  “看专家,不用排队?住院,很快能安排?”张广珍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2014年12月25日,来黄河路自治区中医院外科看病的张广珍,觉得自己刚刚享受了贵宾待遇。而她,只是一个签约家庭医生的乌鲁木齐普通百姓,她的通行证,就是其签约医生山努佳开具的转诊单。

  在乌鲁木齐,像张广珍这样可以享受贵宾待遇的人已不止一个。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中,通过“分级诊疗”、“契约服务关系”等关键词标记了医改方向标后,乌鲁木齐围绕家庭医生进行的试验正在进行。

  入户

  “你好,山医生吗?我老伴发烧了,不能下床,头还有点晕。你能不能过来看看?”去年12月25日一早,家住幸福路气象小区年逾八旬的空巢老人邓幼春,给幸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医生山努佳打来电话。

  原来,12月21日,邓幼春出门买药,张广珍一个人在家,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在床上躺了几天,12月24日晚开始发烧。

  情急之下,老两口才想起来,半个月前和幸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协议书》,决定打电话求助。

  15分钟后,记者随家庭医生山努佳赶到时,看见张广珍正无力地躺在床上。放下医药包,山努佳立即询问老人状况,拿出仪器给她检查:体温37.5℃,血糖8.8,血压60~120,肺部呼吸音粗,伴细微哮鸣音,考虑肺部感染……配合家庭医生山努佳随访的社区护士马金萍一一记下各项检查记录。

  考虑到张广珍老人病情严重,山努佳建议老人住院治疗,并拨打120求救,联系上级医院,随后,和护士马金萍一起,协助张广珍穿衣服,收拾住院期间所需物品。

  10分钟后,乌市红十字急救中心幸福路站的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将老人送往黄河路自治区中医院治疗。

  就在一个月前,张广珍看病还很麻烦。“以前,不管什么病都去大医院。要排很长的队挂号,见了医生,也没太多时间交流。

  在乌鲁木齐市卫生局副局长王刚看来,以社区为依托的家庭医生制,就是一道“滤网”。经过这些全科医生一“”,能及时救治的不再费时费力,不能就近解决的,再有序地转向上级医院。

  事实上,通过上级医院开通的“绿色通道”,张广珍已经尝到了转诊带来的便利。

  王刚介绍,目前,乌鲁木齐试点的各个区基本都打通了这个通道,上级医疗机构会保留部分医疗资源,来“接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转诊患者。

  不久的将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后,通过家庭医生,上级医院不用从头看起。出院后,患者还能接受家庭医生的继续治疗。

  作为全市最早开设的“家庭医生”试点,喀什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在去年2月就开始探索。该中心主任朱广明表示,区别于三甲医院的以治病为主,社区医院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的重点,是给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从饮食、运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以及下一步转院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目前,喀什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5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都由一名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社区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医生签约。签约后,家庭医生可以提供家庭出诊、上门随访等7项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居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12项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喀什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和辖区1300多户居民签订了协议。借鉴这一模式,去年10月,乌鲁木齐市逐步在社区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截至去年底,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制度覆盖20%的街道。

  职责

  主动上门服务,有病治病,没病保健,家庭医生将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幸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配置18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去年12月试运行以来,山努佳所负责的团队,已经和辖区31个家庭、62个成员签约。

  幸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疗质量管理科主任张孝超介绍,所谓“家庭医生模式”,是指一套特定流程的医疗模式,其贯穿于从预约看病到诊后回访的全过程。

  按照服务要求,签约医生必须24小时随叫随到,每月开展不少于6次的上门服务:对慢病进行跟踪随访,指导居民合理用药,完善健康档案等。

  做了20多年全科医生的刘军,是喀什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之一。有时坐诊,有时出诊,一年来,这两个角色贯穿刘军每天的工作中。目前,辖区内和他签约的居民有300多户。

  采访中,76岁的新疆黄金建设总公司退休职工孙根英找刘军咨询健康问题。今年3月签约后,但凡有个“头疼脑热”,她都找刘军。在她眼中,家庭医生不是生了病才有用,没病更有用。“我心脏不好,血压也不稳定,刘医生会给我做预防,我也常向他咨询一些健康问题。

  “量血压、问饮食、拉家常,他(家庭医生)就像家人一样。”孙根英说,只要她的身体出现什么异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家庭医生,很少打电话给自己的子女。

  但现实情况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这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喀什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广明指出:主要原因还是缺人。

  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首先至少是有资质的全科医生。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合格的全科医生约7.8万人,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2.24人,江苏省为1.9人,广东省为1.1人。

  王刚介绍,新疆尚无确切统计数字,但从现实情况看,全科医生拥有量并不乐观,需求量仍然很大。

  18名全科医生,在全市7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幸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算是拥有全科医生人数最多的社区医疗中心。张孝超算了一笔账,幸福路常住人口22047户、52966人,根据国际惯例的服务标准(一个家庭医生对应服务2500个居民,或者对应800~1000个家庭),该中心家庭医生勉强能满足需求。

  张孝超介绍,成为一名综合素质全面的全科医生,培养周期长达8年,首先要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医改

  朱广明归纳说,由于家庭医生编制不足,导致人手短缺,一个医生甚至负责数百名签约用户,工作量很大,只能选择最需要这种模式的人,提供上门服务,这就限制了模式的推广。另外,由于经费方面支持力度太小,全科医生成为家庭医生后,工作量猛增,但工资还是原来的水平,难以调动和保证医生们的积极性。

  对此,喀什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去年开始推行绩效考核办法。刘军介绍,家庭医生的待遇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基本工资,二是绩效。“这就要看谁服务的家庭多、服务得好,谁的收入就高。通过绩效考核,多的能拿到5000元,少的只有2000多元。”今年,该中心还要把医疗质量、医患关系、服务态度等八项纳入到考核范围内。

  幸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准备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每个月不多,也就增加800多元的收入。”张孝超说。

  201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至3名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事实上,乌鲁木齐市卫生部门也在抓紧这方面的工作。王刚表示,为了解决人才缺口问题,去年争取了两期全科医生培训,同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大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医疗机构坐诊等。同时,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标准,由2014年的70元提高到2015年的85元。今后,还将把家庭医生签约率纳入公共卫生考核。

  另外,药品不对称的问题,也是制约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推进的重要因素。朱广明说,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医疗机构,但它们只能为居民提供国家基本药物,很多慢性病居民还是要到大医院里去购买高档次的药品,如果能适度给这些基层卫生机构配备一些高档药品,家庭医生就能够为居民提供更有效的诊治,对居民来说也是一大便利。

  朱广明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还是要政府对家庭医生服务引起重视,通过出台各方面的支持政策来推广这项服务模式。

  眼下,张孝超想把自己的中心做成“样板间”,因为这里条件相对成熟。对于“家庭医生”的未来,他表示乐观。“这是必然趋势,但过程也许会很漫长。

  而对于张广珍来说,她希望能跟她的家庭医生有更多交流,第一时间得到指导和用药提示,还能学到很多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