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教育必须做到“到人管用有效”

30.09.2014  01:38

    9月26日,拜城县热斯坦社区举行“相知相融邻里情、温馨温暖一家亲”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邻里节。

    天山网拜城讯(记者刘霞摄影报道)近年来,新疆拜城县通过创新宣传思想教育方法,全县上下齐重视、同实施,真正实现了“到人、管用、有效”这一重要要求。

    当前,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蔓延是宗教和谐的最大威胁,拜城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1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切实增强群众免疫力,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创新宣教方法“去极端化

    9月26日,记者在拜城县亚吐尔乡看到该乡“去极端化工程”系列活动中精心编排的宣传教育小品,不仅贴近村民的生活,而且更加形象化,通过小品让村民明法理、辨是非。

    据该乡干部介绍,亚吐尔乡不仅通过宣传教育小品的形式,还通过宣讲活动以及“齐发声 明法理 辨是非 促和谐”大宣教活动乡村群英赛吸引村民主动加入到宣传教育活动中来。亚吐尔乡还综合运用村文化活动室、广播室、青年之家、农家书屋、绿色网吧、农民茶吧等宣传阵地资源,充分发挥村级大喇叭宣传引导作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据了解,拜城县投入400余万元开展县、乡、村、组“四级”宣传教育知识竞赛活动,经过评比筛选获奖选手可以参加县宣传教育知识竞赛,通过一轮轮比赛,村民们不仅可以在比赛中赢得家庭日用品、尿素、智能手机、电动车等奖品,甚至还有摩托车、农用拖拉机这样的大奖。

    针对部分干部对党的政策和措施,不会讲、讲不好,工作不得法、有欠缺,覆盖不全面、有盲点等问题,拜城县还总结以往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现身说教、文艺演出、有奖问答等成功经验,按照管用的原则,系统提出“七项宣教法”(算账对比法、现身说教法、编组宣教法、分类宣教法、村组评比法、家长管教法、重点人员帮教法),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促进宗教和谐“去极端化

    在拜城县拜城镇热斯坦社区,记者看到该社区组建了一个爱国宗教人士之家。据这里的宗教人士说,社区不仅为其提供了办公用品,还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

    拜城县委书记秦加友介绍,拜城县财政投入38万元,支持伊协引导宗教人士在县乡村成立“爱国宗教人士之家”25个,并分别落实活动场所,配备必要办公用品。县乡村坚持“六个到位”,高位高效推进“爱国宗教人士之家”引办工作;各级“爱国宗教人士之家”围绕“五个自我规范”,建立自我管理运行机制,引导宗教人士实现“六大主动作为”,探索建立起宗教领域自我规范管理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爱国宗教人士在教育疏导信教群众中的特殊作用,引导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人士正本清源,批驳宗教极端势力的歪理邪说,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此外,拜城县还建立宗教氛围评估体系,推行“两联系一教育”工作机制。强化少数民族干部四个责任,推行“1+3”模式(1座重点清真寺由1名县级领导和3名县直单位负责人具体负责联系),做到社情详知、教情必知、舆情先知,提升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做好融情教育“去极端化

    走在拜城镇热斯坦社区,你可以品尝到各民族的特色美食,但是这美食却可能出自任何一个民族巧妇之手。据热斯坦社区党支部书记阿曼古丽•托乎提介绍,社区注重组织各民族居民过邻里节、吃民族团结饭、开展民族团结联谊会等活动,助力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

    阿曼古丽•托乎提还说,社区开展的“相知相融邻里情、温馨温暖一家亲”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邻里节活动中,不仅有服饰文化的交融、也有饮食文化的交融,社区各民族居民为了更好融入对方的生活,纷纷学习对方的各种文化,从衣食住行到文体活动,让各族群众住到一起、吃在一起、工作生活在一起,处处体现相聚、相识、相知、相融的民族团结理念。

    近年来,热斯坦社区面对“三期叠加”的特殊历史阶段,首先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通过福乐城的棚户区改造,实现民汉杂居的嵌入式社区居住模式,打造良好人文宜居环境,引领友邻一家亲和谐风尚。其次加强民族团结,做好各族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切实增强“四个认同”,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让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9月26日,拜城县亚吐尔乡“去极端化工程”系列活动中正在表演的宣传教育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