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冀察政权走向“中央化”

29.07.2015  20:44

在华北政局中,地方实力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影响。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对日态度,与国民党中央、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派系的关系决定着华北政局的走向。尤其是1935年以后,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存亡问题,他们的态度便显得尤为重要。地方实力派,作为握有一定军权,左右某一地区政权局势的人物,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首要的任务是维护自身权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充和发展自己的实力与地盘。实力与地盘是地方实力派的命根子,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绝不会轻意放弃自己的利益。他们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中央势力争斗了十几年,屈服也罢,对立也罢,目的都是一个:保存实力,伺机发展。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地方实力派基本上也是具有民族心和爱国心的。当“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了存亡的问题”时,地方实力派,尤其是处在华北地区的地方实力派,面临着日本侵略的直接威胁,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的关系。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选择了前者。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他们逐渐抛开了小集团利益的狭隘思想,溶入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浪潮中。他们的对日态度渐趋强硬并开始由“地方化”而“中央化”的转变,华北地方实力派的代表人物宋哲元、阎锡山、韩复榘、傅作义等人在不同程度上的“抗日热情”与“联共举措”,对华北地区团结抗日局面的出现,起了积极作用。其中尤以扼守华北前沿的冀、察两省,平、津两市的宋哲元集团的对日态度于华北政局的走向影响颇大,在外侵日亟的情势下,宋哲元集团选择了“抗日”“联共”与“服从中央”的道路。

1.宋哲元的“联共”举措

随着中国共产党华北工作斗争策略的调整以及对宋哲元第29军统战工作的开展,宋哲元对待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对待学生运动的态度都有所改变,华北地区的抗日局面也因他的转变而趋于团结高涨。

从1936年4月起,宋哲元对爱国学生运动的态度开始出现明显变化。4月下旬,他下令释放了在学潮中抓捕的爱国学生,坦率接受冯玉祥的批评,承认“哲元生性愚直,处事多有失当。”声言对学潮中被捕学生,“除有特别情形者外,均即随时释放,决不认真追究”。

8月,宋哲元派刘子青为联络代表,到延安同中共中央接洽,表达他联合御侮的决心,中共中央领导人亲切与之交谈,充分赞扬了宋哲元的爱国精神。8月14日,毛泽东亲笔给宋哲元写了一封回信,信中饱含了中国共产党对他的关注、希望和鼓励之情。信中写道:

曩者日寇入关,先生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况今日寇得寸进尺,军事政治经济同时进攻,先生独力支撑,不为强寇与汉奸之环迫而丧所守。对华北民众运动,亦不复继续去冬之政策。果然确立抗日决心,一面联合华北人民群众作实力之准备,一面恢复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西北军光荣历史时期曾经实行之联俄联共政策,一俟时机成熟,实行大规模的抗日战争,则不但苏维埃红军愿以全力为先生及29军助,全国民众及一切抗日力量均将拥护先生及贵军全体为真正的抗日英雄……

毛泽东的书信与中共中央特使张金吾的到来,使宋哲元大受鼓舞,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策的理解,也使他增强了联合御侮的信心。

1936年9月11日,宋哲元签署了冀察绥靖公署法政字2619号训令,将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的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61名中共党员悉数释放,表达了自己“联合御侮”的诚意。与此,宋哲元和爱国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北平市学联在中共领导下不断组织爱国学生到第29军部队驻地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同官兵广泛接触,还教士兵打篮球、踢足球、搞田径赛,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的文娱活动,增强彼此友谊。9月18日,第29军与日军在丰台发生激烈冲突,学联闻讯立即组织学生前往慰问作战的第29军官兵,使官兵甚为感奋。

10月10日,北平学联发表文章说:“我们曾经激烈反对过冀察政委会,但当我们见到宋哲元公忠爱国,始终不肯与冀东伪自治政权同流合污;我们也就改变了一向对冀察政委会的嫉视态度。

11月初,第29军在红山口举行演习,清华大学爱国学生350多人前往参观,还为演习官兵代拟打靶誓词:“我们以百姓血汗换来了子弹,须诚心竭力,期望命中,歼灭仇敌—日本鬼子。”11月13日,第29军又在河北固安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宋哲元亲临指挥,北平学联迅速派各校代表组成参观团到达固安。演习结束后,宋哲元发表讲话,对参观团表示欢迎。他说:“各位不畏劳顿随军而来,足见其吃苦耐劳的精神,甚为钦佩,本人一向主张,无论何人,只要是以国家、社会及民族利益来相谈者,本人极愿虚心接受。本人本此主张,绝不怕任何艰难与压迫。”对宋哲元的演讲,学生们表示热烈欢迎,学生代表在讲话中,热情地期望爱国官兵保持喜峰口抗战的光荣传统,保卫领土主权,并表示学生愿意同士兵携起手来为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随后,参观团向宋哲元和第29军献旗纪念,一面锦旗上书:“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华北”,另一面锦旗上写“国家干城”四个大字。宋哲元见后十分高兴,连声说:“好!好!”慰问参观结束后,宋哲元指示第29军派四辆军用汽车送参观团回北平。

12月12日,为了声援绥远抗战,中共地下组织和北平学联组织了示威游行,队伍在西单商场附近的东槐里胡同,遇到宋哲元的汽车,同学们围着他的汽车高呼:“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冀察!”“拥护宋将军领导抗日!”宋哲元很感动,脸上露出微笑。他开了车门,向学生要了传单,学生向他诉说了这次游行示威的意义,并要求宋哲元接见。宋哲元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和要求。

同日下午,北平当局在“善意劝阻”学生游行未果后,决定在景山与学生对话,宋哲元准备到场讲话,但届时宋哲元因正召集第29军高级将领开会商讨有关西安事变如何表态应付的问题,未能到会。他派秦德纯代表他接见学生,秦德纯一踏进景山大门,学生就高呼:“拥护二十九军抗日!”“拥护秦市长领导救亡!”秦德纯显然受到西安事变严重事件的影响,认识到民众抗日热情不可欺,首次向同学们表示:“二十九军跟你们一样是爱国的,跟你们一样热诚,愿意和你们共同站在国防最前线来担负起抗敌救国的责任。”秦又说:“你们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精神的,……因此,希望你们回去的时候,要整齐严肃,表现出你们的精神来。”学生代表向秦德纯提出三点要求:一、保卫冀察,讨伐冀东,恢复察北;二、保障爱国自由;三、释放被捕的十几位同学,秦都一一答应。而后,学生整队回校,沿途未受任何拦阻。爱国学生称这次游行为“成功的一二·一二!”“是一个伟大的新页”。这次示威游行的成功,既是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又是宋哲元集团走上联合御侮道路的新起点。它标志着华北地区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