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纪实
“学费不用交,吃饭不收钱,孩子就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上小学前就能打好双语基础啦!”说到在村双语幼儿园就读的孩子,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托万克喀库拉村村民吐逊江·卡哈尔高兴得合不拢嘴。与他的孩子一样,我区目前已有50多万名各族农牧区幼儿接受到免费的优质学前双语教育。
农村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来,我区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确保这一惠民工程落实到位。几年来,保障机制的建立为天山南北越来越多农村幼儿免费接受双语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促进了学前双语教育的快速发展。
如今,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飘扬着五星红旗、飞扬着孩子轻快歌声的双语幼儿园,已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小学前就能打好双语基础
2012年,我区完成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目标。为推动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幼儿免费接受学前两年教育,2013年,中央财政比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新疆建立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并从2014年起按照“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办法,不再按在园幼儿数逐年核定资金,每年固定投入5.5亿元为喀什、和田、克孜勒苏、阿克苏、伊犁州直、阿勒泰、塔城七地州及和静、尉犁、若羌、伊吾等九县市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克服重重困难每年自筹资金2亿余元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将全区农村学前两年教育纳入保障,至此,农村免费教育向下延伸。这一政策的实施,破解了农牧区学前幼儿“入园难”问题,在2013年当年就有近45万名各族幼儿受惠。
千万个家庭受惠的背后是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落地有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据统计,2013-2015年,中央和自治区投入学前双语教育保障经费总额24.51亿元,受益幼儿达138.09万人。2016年计划投入经费9.49亿元,受益幼儿54.96万人。
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和田地区策勒县奴尔乡小学校长艾则孜·麦麦提明介绍,奴尔乡的农村学前双语幼儿园共有341名孩子,公用经费提高后,每年有2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园设施。“这几年,我们给每个班配了饮水机,做了放书包的柜子,制作了幼儿作品展示墙,更新了60多套损坏的桌椅……”艾则孜一项一项地数着双语幼儿园的变化。
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为农村幼儿免费接受双语教育提供了保障。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区学前两年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幼儿52.08万人,占学前两年(5-6岁)少数民族适龄幼儿人数(66.2万人)的78.67%,比2009年增长了100%。
“过去到家里做工作送孩子入园,现在家长排着队来报名了。”6月6日,谈起双语教育带来的变化,阿合奇县教育局校外活动中心教师阿依布拉克·阿依塔洪非常兴奋,“教学仪器、游乐设施都全了,谁家的孩子不愿意来呢?”
“孩子学好双语,将来才有出息。”这是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村民买买提·尼亚孜对双语教育政策的认识和看法。为了让孩子早些学习双语,他曾多次来到村里的双语幼儿园,请求收孩子入托。
在阿图什市阿湖乡托格拉克村双语幼儿园近日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孩子们精心排练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让家长欣喜万分。小品时长近9分钟,4名维吾尔族孩子使用汉语连贯地表演整个节目,家长们连连拍手、称赞叫好。
托格拉克村双语幼儿园园长宋嘉艺告诉记者,排练这个节目用了一周时间,孩子们爱学也爱演。宋嘉艺说,3岁—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此期间,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可以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2011年以来,针对全区双语教育质量情况,自治区累计监测小学阶段学生15.8万人次,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近8000人次。监测报告表明:双语班学生的汉语和数学等科目平均成绩高于普通班学生。
自治区教育厅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向阳认为,这一举措吸引广大农牧民主动将子女送到双语幼儿园就读,在转变农牧民观念的同时,可以为实现“小手牵着大手,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打下坚实基础。
从小播撒团结友爱的种子
用双语表达民族团结之情,用歌舞欢庆节日的到来,让双语教育惠及每个乡村幼儿,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于娃娃心中……近日,一场用双语展示“爱祖国、爱家乡、颂团结”的才艺大赛在墨玉县喀尔赛镇中心幼儿园上演。
“只有团结,国家和民族才能进步和发展。作为接班人,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和美好的家园。”压轴出场选手、镇中心幼儿园的莎伊达用汉、维吾尔双语演讲了《民族团结在我心中》,随后她还和小伙伴表演了舞蹈《布娃娃》。
喀尔赛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阿依仙古丽·日杰甫介绍,此次活动既是对全镇双语幼儿园教学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双语幼儿德育教育的一次展示。
今年6月初,在若羌县中心双语幼儿园开展的“欢快的麦西热甫”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中,民汉小朋友们和老师们身着56个民族的服饰,园长李春红结合中国地图和不同民族的服饰,给小朋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集体游戏“传递友谊之花”环节,小朋友、教师、家长围成圆圈传递花球,表演节目,玩得不亦乐乎,整个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农村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减轻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已成为孩子们从小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载体。我区积极探索幼儿民族团结教育有效途径,围绕“团结、成长、和谐”等主题,将入园的幼儿实行混合编班,让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通过“一帮一、促提高”方式,经常开展“双语才艺表演活动”,在快速提升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