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讨,“明辨之”方能“笃行之”——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系列评论之三

17.07.2015  13:59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是知与行的统一。明辨是“博学慎思”的结果,是“笃行”的目标和方向;“笃行”是“明辨”的最终实践,不“明辨”,无以“笃行”;无“笃行”,“明辨”也失去现实意义,二者缺一不可。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明辨之”方能“笃行之”。
          道理总是越辨越明。“明辨”就是要辨是非、辨真假、辨对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笃行”就是要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地朝“明辨”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现实中,“”一套“”一套“不严不实”的做法并不鲜见。有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也常把学习挂在嘴边。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却把所学内容束之高阁高高挂起。在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上,发生偏移甚至错位。周永康、苏荣、徐才厚……这些落网的“大老虎”,无一不是如此。
          从“明辨笃行”的角度来看,这些“不严不实”之为,在一定程度上,又恰恰反映出“明辨”的缺乏。
          抓好专题学习研讨工作,是一条重要途径。
          学习研讨要突出专题内容,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个人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统一、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统一,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使学习研讨更加深入、更有质量。通过学习研讨,澄清模糊认识和思想困惑。通过正面典型查找差距、见贤思齐;通过反面事例汲取教训、自警自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原则。
          “明辨”是“笃行”的前提,只有明确了正确的方向和坐标,笃行才能不会发生偏差。
          三严三实”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现实生活工作中,能够“明辨”“笃行”的优秀代表并不少。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沈浩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论是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过去,还是生活日新月异的当代,他们始终都能坚定立场,明辨是非,深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正因此,他们的“笃行”才不会偏离航道。
          在三期叠加的特殊形势下,新疆正面临更为复杂艰险的发展环境。越是如此,就越需要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擦亮眼睛,明辨现实,摆正心态,不断纠正自我的认知偏差。积极主动争做“四强”干部,面对不和谐的纷扰之声,主动发声亮剑,通过自身过硬的理论素养,使道理越辨越明,立场越辨越坚定。只有这样,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从而更有力的保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