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振兴传统工艺、非遗传承助力精准扶贫
威海在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发挥企业和传承人的带头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传承人创业,有效促进了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
一是政府主导,形成合力,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为充分挖掘我市非遗资源潜力,不断扩大我市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保护范围,今年5月,我市开展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公布了22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技艺类12项,为发挥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作用,助力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大经费保障,采取多种方式,对传承及保护效果好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行奖励。同时,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非遗博览会、威海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会等平台推介非遗项目,发挥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作用,对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进行广泛宣传。威海剪纸、传统锔艺、锡镶技艺赴澳门参加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澳门体验交流系列活动”,精湛的传统工艺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多次组织非遗项目赴国内外举办展览,开展文化交流,提升项目知名度。
二是因地制宜,创新带动,加大振兴传统工艺力度。一是积极推动销售方式创新。我市积极推动传统工艺与互联网结合,促进产品销售方式创新。云汉刀剪与金镶玉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网站,对外展示传统技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公司产品,有效宣传了自己的品牌。金镶玉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渠道,在阿里巴巴诚信通平台进行销售,还与央视购物、上海乐拍等多加电视购物合作,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威海锡镶积极与旅游相结合,根据游客需求订制旅游纪念品。德轩锔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一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集展览、参观、传艺为一体的工作室,提升项目知名度,推进产品销售。乳山大喜饼在城乡广泛开设乳山大喜饼夫妻店,辐射镇村的喜饼夫妻店达到200多家,就业人口在500人以上。威海大地食品有限公司于2016年春节前夕与淘宝众筹联合“故宫淘宝”发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众筹项目上线活动,仅胶东花饽饽就有6806人下单。二是大力开展生产技术创新。乳山镂绣项目传承人张连芝大胆创新,发明了标准抽丝编花工艺方法,取得发明专利。代表作包括床盖、台布、窗帘、盘垫,用途十分广泛,被国外用户誉为“抽纱灵魂”和“花边之冠”。乳山钩织代表性传承人于淑兰设计的“女工手钩多层上衣”在美国已连续畅销16个年头,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产品深受外国客户的喜欢和认可,年产值达800多万元,安排全市各镇村家庭妇女16000多人参与钩织业。三是实现生产方式创新。威海芸祥公司积极构建面向世界范围内设计师资源的众创空间,通过搭建设计、营销服务平台,吸引创意设计人才、产品网络营销人才进驻公司开办企业,使创意设计、网络营销实现互通互联,目前公司已申请通过了山东省鲁绣工艺技术众创空间项目。
三是搭建平台,组织培训,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我市各级非遗保护单位,常年不定期开展各类非遗技能培训,对贫困村有一定非遗技能的人才提供展览、展示、宣传,并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威海芸祥公司大力实施助力残疾人脱贫政策,建设了残疾人文化从业创业扶贫示范基地,积极吸收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加入公司,同时为残疾人提供鲁绣文化技艺培训、推荐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使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自强自立,目前已有多位残疾人进入公司进行培训。乳山市将乳山镂绣、乳山钩织、乳山大喜饼、乳山剪纸、葫芦烙画、姜家柳编等从事传统工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的企业和家庭作坊设为定点培训机构,面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向有志于从事该项目的贫困村群众开展免费培训工作,广大群众可随时到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有力地带动基层群众脱贫致富。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各级非遗项目参加全国、全省范围的展会,加大媒体对非遗项目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非遗项目知名度。同时,积极鼓励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在坚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同时,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手段开发一些非遗衍生品,比如食物、器物等,让那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非遗项目,继续发挥价值。加大非遗培训力度,吸引贫困人口参与非遗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为尽早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