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艾日克乡各族农村妇女心里种下现代文化的种子---文化厅集中整治工作队和第二批住村工作组与村民庆“三•八”活动纪实

13.03.2015  22:18

3月8日,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帕万拉村村委会院子里飘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文化厅集中整治工作队和6个住村工作组的第5场讲座结束了,主讲人文化厅新疆艺术剧院著名服装设计师、国家一级舞台设计、新疆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哈尼西·阿皮孜身边围满了村里的妇女,大家敬佩地看着她,和她聊着感受。一位中年妇女把一条崭新的纱巾围到哈尼西的脖子上,对她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条,你讲得这么好,讲到我们心坎里了。我现在把它送给你!”这时的大院人头攒动,水泄不通,院门外还站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妇女们。这是文化厅集中整治工作队和第二批“访惠聚”工作组进住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后开展的首场大规模的村民群众活动。

肩负着围绕“三个重点”开展“六项任务”,文化厅集中整治工作队和6个住村工作组在总结、借鉴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英艾日克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去极端化”,以现代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抓住“三·八”妇女节这个春耕备耕前第一个节日的有利时机,多措并举,集中发力,在乡上和各住村打响第一场宣传教育战役。从3月7日开始,安排哈尼西老师在乡上、拉特勒克村、也克力村、巴依拉村、夏库尔村、帕万拉村、苏盖特村巡回宣讲7场,2000余名各族妇女聆听了讲座。临近英艾日克的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领导和自治区林业厅工作组闻讯,急切邀请文化厅住村工作组挤出半天时间,请哈尼西为2个村2000多名妇女宣讲,场面非常宏大,反响极其热烈。一些乡干部感慨地说:“以往宣传教育活动我们搞的很多,但像你们这样群众自发参加、规模这么巨大、互动反响这么热烈的,的确少见!”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做好农村妇女这个重点群体的工作当做开展“去极端化”活动的重要方面

文化厅住夏库尔村工作组来到村子几天,同志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没见到村上的妇女。两天后,工作组和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到场的妇女们低头、挤在院子的角落。“这是什么原因?”引起大家的思考。经了解,经过去年第一批住村工作组在宣传教育群众、推进“去极端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实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改观。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农村妇女观念,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像英艾日克乡这样的地区,受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严重,盲目听信宗教极端势力宣传,孩子辍学参加地下讲经,蒙面纱罩黑袍,组织暴力恐怖活动的问题都有发生,值得深思。

从第一批“访惠聚”工作组得到的经验,南疆农村妇女从小就在浓厚宗教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对宗教有着先天的情感,但又缺乏对宗教知识的了解,缺少判断非法宗教的识别力。“三股势力”正是抓住这一点,打着宗教的旗号,在妇女中鼓吹贩卖宗教极端思想,各种背离现代文明和民族传统的生活行为方式。长期渗透的结果,农村妇女群体往往容易成为宗教极端思想的牺牲品。一个家庭,如果妇女有地位、有主见、有思想,家庭就有凝聚力、违法犯罪就少。而家庭里的妇女一旦被渗透,就会非常顽固,甚至影响到家庭其他成员。

当前,新疆反恐斗争已进入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尖锐激烈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必须把“去极端化”作为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工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做好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发挥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去极端化”工作能否取得扎实而长久的成效。把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抵御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作为我们融入基层、融入群众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正是由文化工作者组成的文化厅住村工作组的优势,也是工作队和第二批住村工作组既定的任务。早在2月初,文化厅党组安排集中整治工作队和第二批工作组的部分同志实地调研,结合形势,大家就选准了“三八”这个节点,住村以后抓紧时间以“去极端化”为主题紧锣密鼓地实施开来。

抓住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特性,让 现代文化观念在乡村落地生根,开启心智、扶正祛邪

我们新疆是歌舞之乡,歌舞音乐早已融入各族群众的血液中,要推进“去极端化”,就是要让现代文化在基层乡村落地生根,红红火火,成为开启心智、扶正祛邪的良药。哈尼西说,小时候,她看到的维吾尔族农民的生活,就像画卷,妇女们头戴各色绣着金线的纱巾,穿着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服饰,像花儿一样,大老远就能看到,非常美丽。这两年,基层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和文体活动,绝大数农村群众乐于参加。随便在文化厅住村工作组所在地,文化站外一天到晚总是一批一批打篮球的、打排球的、跳麦西来甫的村民男女。也克力村每天晚上12点篮球场上还有人在激烈比赛,一招一式颇有专业风范。拉特勒克村一队队村民自发到文化站跳民族舞。这提醒我们,“去极端化”要找到了老百姓喜欢的方式和载体,不能简单地说教,更要切入村民心理,针对性为他们展示现代文明、现代观念、现代生活方式,有效的提供现代文化供给,真正做到“到人、管用、有效”。

讲座围绕维吾尔族民族服装特点及发展,服装搭配、服装设计、着装知识、着装礼仪等内容进行宣讲。哈尼西同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 “把自己用黑纱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是伊斯兰教吗?不,不是!我是搞舞台服装设计的,那些光彩靓丽的舞台服装全是从生活中提取的。我研究民族服饰20多年了,走遍南北疆各个角落寻找古老服饰的演变历史,寻找老祖宗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我走过那么多地方,寻访过那么多的老人、专家,却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那种裹得严严实实、一身黑的服装的任何信息。我们维吾尔人是非常善良好客也非常活泼的民族,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先人才创造出了24种颜色汇聚在一起、漂亮耐看的服饰。我们为什么不穿这样漂亮舒服的服饰快乐阳光地生活呢?”哈尼西一通讲话,直说得妇女们点头,在一旁的男人们也把头转了过来,静静听着。

既言教也身教。哈尼西为做讲座,专门带来几件自己设计的服装,每一次她都换一件,现场展示。她的穿着既有民族特色又时尚新潮,在高挑的哈尼西身上,再配上她剪短的卷发,淡淡的妆容,引来阵阵羡慕的眼光,直接成为妇女时尚榜样。听到周围的人夸赞她穿的漂亮,哈尼西很自豪:“这衣服是我自己设计的,我们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饰也能做得这么漂亮。”加上哈尼西这次带来的投影幻灯片,把一件件优秀的服饰展示给大家,更是引起妇女们的爱美之心,心里暗暗想着,“原来维吾尔族服饰是这么美,我也想穿上这样一件美丽的服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哈尼西所讲的服饰讲座,贯穿着现代观念意识,你喜欢她讲的服饰,就会同时接受当代妇女应拥有的现代意识、现代生活观念。“咱们新疆女性最讲究美,美得名扬中外,在新疆,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一幅流动的西域丽人图。要敢于让没结婚的小伙子眼睛不够看,让结了婚的老大哥眼睛不敢看。现在,蒙着面纱、不化妆,放着女性美不展示,自己没有自信,其实,男人也不会喜欢,这样做下去对自己的未来也不会有积极的、好的结果。”

      在巴依拉村,一位年轻妇女把哈尼西拉到一边,说“我也想创业,我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文化厅住村工作组的同志也对哈尼西赞不绝口,“她在宣讲的时候,不光会讲服装怎样才美丽,还会融入对党和国家好政策的讲解,效果特别好,听的人喜欢听,效果好。”

哈尼西谦虚地回答,“我是3个孩子的母亲了。作为母亲,我知道只有自己先自觉做到崇尚现代文明、四个认同,才会培育出拥有现代思想、各民族不能分割思想的孩子。我有这种自信,我也一定会为此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让现代文化种子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植入心田,开展“访惠聚”做好“去极端化”工作在路上,我们文化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去极端化”工作从“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到大力开展“一反两讲”宣传教育,从运用好“五把钥匙”,到自治区文化系统组织开展的一个个润泽人心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文化厅集中整治工作队和第二批住村工作组按照党组要求,一到来就在“三八”妇女节这个节点爆发。

这里,各住村组与村党支部、妇委会一起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三·八”主题系列活动:演讲会、报告会、有奖竞猜、知识问答、歌唱比赛,体育比赛,民族妇女服饰展示、女子集体舞、大型买西来甫等,吸引了数千妇女的积极参与,仅多种奖品就发了数万元。各族妇女犹如过了一场自己盛大喜庆的节日。欢声笑语几日间响彻天空。

这里,开展了慰问活动,住村工作队(组)成员与村党支、妇委会一起分别走访、慰问了乡村长期以来为增强基层组织作出优异成绩的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老军人,慰问了为妇女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各村各队的优秀妇女工作者。有在基层从事妇女工作50余年,今年80、90岁的老妇女工作者,也有今天冲锋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第一线的年轻妇女工作者。她们纷纷感叹:“党组织从来没有忘记我们!”这种慰问在乡村会展了我们党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和良好风气。

这里,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表彰会。各族妇女纷纷赞叹我们党今天在农村实行的好政策,感恩党的恩情和组织的关怀,痛斥宗教极端思想对广大女、青少年的毒害,谴责一小撮分裂分子破坏我们和谐、安宁的生活,表示一定要听党的话,坚定跟党走。

虽然文化厅工作队和工作组刚刚进驻,生活安排、工作的交接在进行之中,但大家不等不靠,深刻吃透自治区党委工作精神,狠抓落地成效。始终坚持现代文化引领这个工作方针,抓纲举目。敏锐把握工作时机,因势利导,趁势而动。坚持高处谋划,全盘统筹,步步进攻。积极整合优势,发挥力量,统一发力,善谋善断。把住要害,突出重点,发起的以现代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的第一场战役即取得了超过人们想象的优异成绩,在各村妇女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打了一场漂亮的宣传仗。周三是英艾日克乡巴扎日,逛巴扎工作队员走老乡人群中,一位母亲靠过来拉着队员的手,问“我的孩子要学双语,你们办不办班?”一位恰期村的村民与队员在凉粉摊上边吃边聊“我的孩子在地区教育学院上学,他告诉我自治区住村工作组又来了,我特别高兴!”

2015年1月,在“访惠聚”表彰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强调,搞好“访惠聚”活动,是应对复杂形势的底气所在,是主动进攻的尖刀和拳头,“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如今,“访惠聚”活动文化厅第二批工作组又来到那路,那村,那些朴实善良的乡亲们中。大家不仅要巩固第一年的工作成果,还要扑下身子,带着深厚的感情真诚用心工作,始终坚持领导带头和表率作用,和群众打成一片,形成合力。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拉近彼此的距离,打开双方心扉,以小见大,体现普惠,争取人心,带着感情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传播先进文化,让老百姓更好地接受先进文化,增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在多种文化交流碰撞中走向开放包容,走向现代文明生活。用好“五把钥匙”,敢于政治担当,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上来,回应“适应发展稳定新常态、筑牢长治久安好基础”的时代召唤,深深的扎根基层,留下足迹,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让各族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体现党的温暖和关怀。英艾日克乡未来三百多天,现代文化引领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