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PPP模式风险?

09.11.2015  16:57

            中国PPP模式出现了很多年,现在非常热,是因为被政府和社会各界赋予了的使命。PPP模式本身无所谓好坏,用得好,能使双方受益,用得不好,也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现实中不乏应用PPP模式失败的案例,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因竞争性项目的出现使其承担了项目唯一性风险,直接导致市场收益不足。所以,面对这一PPP模式政策推动,电信企业既要抓住机遇,也应该做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选择合适的PPP类型。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采用 PPP 融资模式,只有当PPP模式的应用可以为双方带来利好,或以PPP模式建设项目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建设效率的提高时,PPP的应用才是有价值的。例如,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项目或非常敏感的项目或没有足够投资回报的项目一般不适合采用PPP。另一方面,PPP模式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在电子政务的金土工程建设中,对于安全保密程度较高的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其基础设施可采用外包类来建设;而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系统,则可以采用私有化类来建设。
            建立合理的基础设施服务定价机制。在PPP项目中,对基础设施服务的定价直接影响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尤其是在电信基础设施项目中,先进技术的使用非常普遍,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迅速,因此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如定价过低,势必影响项目后续的升级、扩容等;但如果定价过高,又会延缓合作方收回投资和取得效益的时间,造成合作破裂。因此,为了PPP模式的使用达到双赢的效果,必须在协议中提前综合考虑。比如在山东华中发电PPP项目中,就因其投入运营后,山东省物价局批复的价格0.32元/度的价格低于其原获准的0.41元/度这一较高的上网电价,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运营。
            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电信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有着一次性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政策、信用、生产和利润等风险。因此,参与合作的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合理分配风险。或将不同类型的风险由最能控制该风险发生的一方来承担,或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共同承担的风险项和范围,将风险最大限度地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在风险发生前明确双方义务,以便第一时间应对。
            建立和完善监管与规制体系。在PPP模式中,政府的监管职能如出现缺位,势必引起操作过程中各种违规甚至违法现象的出现,造成公共利益的损害。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监管与规制体系,才能协调好双方的关系,规范好双方的行为,督促政府规制范围、透明运作,给双方的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在“互联网+政务”系统的建设中,涉及政府内、外网建设的信息安全问题时,健全的监管与规制体系便可以清晰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自治区商务厅召开“八·一”复转军人座谈会
      在第91个“八·一”建军节到来之商务厅
自治区商务厅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
  为隆重纪念建党97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