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论坛) 在基层锻造干部
1月15日,在自治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表彰动员大会上,107名在住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被提拔使用、走上副厅级以上领导岗位。这107名干部的住村经历和成长过程充分说明,干部通过在基层的锻炼磨砺,会收获更多、成长更快。
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拔干部,始终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基本途径。干部到基层一线,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经受锻炼,既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又顺应了党的事业需要。
有人问,为什么干部要到基层去锻炼呢?殊不知,干部只有在基层锻炼培养,才能真正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最真实的需要和困难,才能真切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对人民群众产生深厚感情,才能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并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成长为一名自觉执政为民的干部。
不可否认,我们有一些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对基层情况并不太了解,缺乏和群众交流沟通的经验。如果不到基层接受锻炼,仅靠理论知识或“办公室经验”,是难以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脉搏;如果缺少基层实践,特别是缺少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锻炼,又怎能增强斗志、坚定信念、提高觉悟呢?
基层是干部成长的广阔天地。越是有能力的干部,越起步于基层;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磨练。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人才的发现也离不开实践。只有经受住基层实践检验、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具有较强基层工作能力的年轻干部,才能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服气。干部到基层去,在给基层带来新思想、新动力的同时,更能让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心智,提升能力,通过与基层群众的朝夕相处,保持向上肯干的活力,学会一线工作的方法,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和韧性。
此次受表彰的干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住村工作中,都是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认可。自2014年启动“访惠聚”活动以来,数万干部分赴乡间地头,新疆天山南北发生巨大变化:路通了,灯亮了,水清了,房子大了,收入多了,看病容易了,上学不愁了……基层群众对日新月异的生活充满希望,对那些诚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替群众办实事的住村干部们更是充满感激。这些受表彰的干部,就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主动作为、扎根基层的所有优秀新疆干部的代表。
猛将必发于卒伍,良相多起于州郡。干部们到基层工作锻炼,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相信,随着“访惠聚”活动的持续开展,经过基层的千锤百炼,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一定能建设一批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心力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而带动全疆基层面貌发生更大变化。(侯 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