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精耕细作”特色种植业
眼下,天山南北各个“特”字号农产品种植区已成为一张张代表新疆各个地方特色的名片——不但为各地带来了生态效益,更带来了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希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7月10日中午,洛浦县农户买买提明·艾米提站在一片炙热的沙地中,望着面前随风摇曳的红柳,心里很是满足。这些红柳根部的管花肉苁蓉(红柳大芸)是买买提明·艾米提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的法宝。“以前这片黄沙地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怵,现在却成了我们农民的‘黄金地’。”买买提明·艾米提说,“种在这里的红柳大芸被称作‘沙漠人参’,每年与我们签订单的企业会来收购。有了这份稳定收入,我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黄沙变“金沙”的故事,如今在新疆各个沙区已十分常见。鄯善县、莎车县、于田县等毗邻沙漠的地区,凭借沙区特色种植业,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收获了防沙固沙的生态效益,还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眼下,新疆肉苁蓉、酿酒葡萄、沙棘、枸杞、玫瑰、甘草、黑加仑等沙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上百万亩。
在与沙区的地理环境完全不同的帕米尔高原上,特色种植同样也为这里的农牧民开拓了一条致富新路。
2017年,深圳市援疆企业和正源集团旗下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贝盈功能农业有限公司结合塔县的自然条件,历经几年的培育和试种,终于在当地成功种植了铁皮石斛。为了进一步扩大铁皮石斛种植规模,该公司还通过“公司+基地+种植户”的运作模式,实行“良种(苗)提供+技术支撑+销售服务”的方式,向牧民推广种植铁皮石斛。
塔县居民努尔比比·阿布热扎克靠种植铁皮石斛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自家庭院就可以进行种植,公司还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增收与照顾家庭两不误,一年下来能赚4000元左右。”她说。
一大批特色种植项目在天山南北发展壮大,不仅鼓了农民的腰包,而且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南疆,于田县的玫瑰花正弥散着阵阵芬芳。近年来,于田县把发展玫瑰花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大户带小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玫瑰花栽培技术服务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玫瑰花产业,并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解决了玫瑰花销售难的问题,促进了玫瑰花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北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加尕斯台乡的红花也开得正旺。该乡红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万亩以上,并基本形成集红花籽油精炼加工、红花分拣、烘干包装、储存、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放眼全疆,各种独具特色的种植产业正在被不断开发出来——喀什地区,万寿菊种植规模已超过10万亩;伊犁州昭苏县,郁金香产业崭露头角;巩留县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质黑钙土资源,引导农民种植贝母、黄芪等特色中草药……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并探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延伸种植业产业链,在增加特色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更为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了新的动力。
2018年,新疆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将突破千万亩,全区农业结构逐步向多元化、高效化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