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30天 国企形象如何现身纽约?

30.10.2014  15:15

十月,纽约,时代广场,造访此地的中国游客只要一回头,就会瞥见中国高铁熟悉的身影在大屏幕上急驰过。

感知中国企业在这个被外界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地方,中国的商务部曾携带“Made with China”的宣传片前来;囊括了李嘉诚、杨利伟、刘翔在内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也在此登陆;而这次来的,是中国贡献给全球的高铁、桥梁和特高压。

在国资委新闻中心的主导下,一群已经位列财富500强的中国国企希望用这种方式大方地对陌生的西方民众说,你我其实早已在一起,不妨让我们补一个迟到的“Hello”。

破题——只有群像的国企尴尬

近年来,中国国企的国际化步伐已是逐年加速。

中国制造的地铁列车已经正式进军美国加州,中国管理的电网已经在菲律宾安全运行了数年,中国建造的桥梁已经横跨在旧金山-奥克兰海湾,中国接手后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正成为地中海的新枢纽。

一项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国务院国资委所监管的中央企业在境外的资产已超过四万亿元,不少企业境外营业收入和利润占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当中国高端制造的身影更加广泛地出现在世界各地时,中国制造的能力同中国制造的形象之间并不匹配。

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所发布的2014年全球最佳百名品牌排行榜中,只有华为挤入了第94位,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上资产规模领先全球的中国国企无一上榜。

在很多外国人眼中,这些国际化的中国国企往往只是一群让人印象模糊的“红色企业”,或者是在跨国并购中出现的“新土豪”。如果不是一阵风吹掉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身后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露出了美方刻意遮挡的ZPMC(中交集团旗下振华重工的英文缩写),一些美国人恐怕都不知道中国的高端制造原来已离得如此之近。

如何对外诠释中国国企,这是负责监管约30万亿国有资产的国务院国资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就在2014年9月初,在同一家国内第三方机构的会面中,国资委新闻中心(下称“新闻中心”)了解到,这家企业通过新进并购获得了纽约时代广场、欧美大机场在内的一批广告屏幕。

能否利用这个渠道把国企的形象打到纽约?

形象片的方式对新闻中心来说并不陌生。在该机构成立后的一年多的时间内,他们已经操作过网络专题、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多样渠道让央企和普通民众走的更近。但一下子走出国门、进入纽约,确实是个新课题。

富有挑战的想法燃起了双方的兴趣。当然,作为合作的开始,一次30秒时长的免费尝试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

感知中国企业

100G筛出30秒

30秒,诠释一家500强企业略显短暂。但如果仅仅定位于一场“感知中国企业”的快速视觉之旅恐怕足够。

在整整三天的专家研讨后,新闻中心确定,用“中国速度、中国品质、中国创造”作为向西方观众提供观察中国的三个维度。

中国的高铁代表速度、桥梁代表品质、特高压输电网代表创造,这三大项目恰好同三大维度形成形象化延展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