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老师穿越千里家访爱上新疆
22天、4000多公里,27个学生家庭……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寒假,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辅导员孙壮坐着火车从辽宁来到新疆,深入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等16地的27个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3月12日,当记者电话联系到孙壮时,大连理工大学已开学一周多,因为有了寒假的这次家访,孙壮和新疆同学们聊天谈心时,有了更多的新话题。
家访:拉近师生距离
1月22日,孙壮从辽宁出发前往北京,坐上开往新疆的火车,在经过了27小时后,到达了他家访的第一站哈密。
哈密站出站口挤满了等待接亲友的人,孙壮看到一名身穿橙色羽绒服的帅小伙向他招手,这是他这次家访的第一名学生,哈萨克族的巴合别尔根·阿山。一个小时前就到了火车站的巴合别尔根一直在和孙壮微信联系,他不停确认火车进站时间,担心与老师走岔。
一月的哈密气温在-10℃左右,孙壮不停嘱咐巴合别尔根不要站在室外等。孙壮说:“我脱下手套和他握手时,孩子的手冻得冰凉,一定是他一直站在出站口的缘故,让我很心疼。”
家在伊犁州新源县那拉提镇的叶尔森·波拉提别克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孙老师说要来家访,起初我并不相信,因为到我家要坐50多个小时的火车,还要转十几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
但当叶尔森得知孙壮真的要来时,他和家人都特别惊讶。2月5日当天一大早,叶尔森就和父母打扫家里卫生,迎接老师的到来。叶尔森说,父母都是农民,并不擅长招待人,但是他们做了最丰盛的饭菜来招待老师。
叶尔森的母亲卡列木汗·阿合拜在电话里说,当看着这个30岁出头的小伙来到自己家,她既心疼又感动。“我做了手抓肉想留孙老师在家里吃饭,可他说什么也不留下吃饭,就赶着去下一位同学家里家访了。”卡列木汗说。
返程:彻底爱上了新疆
今年32岁的孙壮,是第一次担任少数民族预科班的辅导员,班里共有76人,其中新疆籍学生30人,占班级人数的40%。这些孩子中,一大部分在年底的考试中出现了偏科或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担心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而影响到成绩,于是他来到新疆家访。
此次的新疆之行,路途的遥远超出了孙壮的想像,有时为了赶路他就在路边买上几个烤包子和火腿肠在长途汽车上当午饭;为了多走几家,他婉拒了学生和家长的热情款待;为了不给学生家增加负担,他住在当地的宾馆……
孙壮说,通过这次4000多公里、辗转火车、汽车的家访,使他深深的感受到了新疆孩子求学的不易。
“当我走出乌鲁木齐火车站看见便利的公交车和写着维汉双语的招牌时,我感到之前对新疆的了解都是片面的,是这次家访,让我重新认识了新疆,甚至爱上了这里。”孙壮说,每到学生家中,他们总会在桌子上摆放各类干果,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他们朴实的话语和热情的招待让他感受到新疆人的朴实与热情。
2月12日,在经历22天,走访了27个学生家庭之后,孙壮返回了辽宁。看着来时走过的沿途风光,他觉得自己和新疆这片土地有了更加亲近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