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多家医院对医生潦草病历整治 媒体:需标本兼治

14.04.2015  16:54

  在浙江宁波,有多家医院开始对医生潦草病历进行整治。一些医院还专门制定了《医院门诊初诊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将字迹当作病历质量评分的一项标准,并且考核结果每个季度公开通报。就在前两天,浙江一家名为李惠利的医院发出通报,对7位“狂草医生”作出扣发奖金的处罚。(4月13日《现代快报》)

   支持

   尊重患者的举措

  不知道医生在其他场合写字是否潦草,反正他们一旦写病历、开处方,字迹多数龙飞凤舞,让人如坠五里雾中。于是,看不懂医生的字,便成了社会上的一种共识。对于字迹潦草,也有医生表达了无奈:“我们也想一笔一画写病历啊,但门诊太忙了!”不可否认,忙可能是真,但这并不构成字迹潦草到让人看不懂的理由。因为把字写得稍微规矩一点,其实浪费不了多少时间。事实上,社会上很多窗口服务类行业,其繁忙度不比医生差,但没听说他们写字就敢随意“狂草”一番。

  说到底,“狂草病历”泛滥,限制了患者就医、取药的选择权,给患者平白增添了麻烦,既是对患者的不尊重,同时也不利于医疗信息的交流与资源共享。但要根治“狂草病历”,不但需要医院将医生的字迹纳入到常态化考核之中,更要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

  万光武

   担心

   单方面处罚不妥

  在中国,一个医生一天接待上百位病人,早已不是新闻,飞速写病历甚至把病历写成“狂草”,几乎顺理成章。减少和避免“狂草医生”,笔者认为,处罚有必要,“退潮”更重要。单方面的处罚,结果反而会使更多的病人排了队,看不上病或多跑一趟。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方面,医生看病,与绩效挂钩,看得越多,拿得越多。一个医生一天愿意接待上百名甚至更多的病人,除了心存良善,或许也有经济利益的考量,这也符合多劳多得原则,限制医生接待量,意味着限制医生的收入。从这个角度看,医生看病,多多益善。

  另一方面,病人到医院排队就诊,都希望能及时就诊,即使看的时间很短,病历写得有些潦草,甚至对医生的服务态度不甚满意,也认为比白跑一趟的好。从这个角度看,就诊的病人越少越好,就诊的质量也就可能越高。

  印荣生

   延伸

   别忘了为医生减负

  医生因为字迹潦草受到处罚是有依据的。不过,也有医生感到很委屈,因为病人实在太多,医生工作量实在太大,半天门诊就要接待几十位甚至上百位患者,难免出现字迹潦草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也不能成为医生写天书病历的理由。潦草可以,写成天书就是你不对了。最起码要让别人能看得懂才行。实际上,对“患者排队几小时、看病诊疗却只有几分钟”的现象,早有人表达过担忧、提出过质疑。

  医生字迹潦草,其实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配不均衡,导致医生劳动量过大,最终难免会影响到工作的精细度。因此,狂草病历需要整治,加大医疗投入、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应该再次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既要整治“狂草病历”,还要为医生减负。

  乔志峰

   建议

   需要科技创新

  《医院门诊初诊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能从多大程度上让“狂草医生”改正,罚个几百元,通报一下,对于“习惯成自然”的“狂草医生”而言,硬搬就能搬回来?恐怕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落实起来肯定是任重道远。

  既然“狂草医生”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换一种方法利用网络的手段来改变“狂草医生”“老毛病”恐怕是一种选择。最要紧的是开发用于医生写病历的软件,把医生从繁琐的写病历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生查房时只需带着一台掌上电脑,调整治疗方案、写病历敲几个字就可完成。

  网络时代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格式化的网络病历也能用科学创新的方法来改变“狂草医生”,对此,医院能不能在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多动动脑筋,加大一些投入来改变现状呢!

  井水明

  三 言 两 语

  病历写成天书,甚至连其他医生都不认识,说不定就会影响后续的诊疗。医生们该改改了。

  ——邹宜宁

  如此整治,善莫大焉!

  ——欧伟生

  用质量检查评分的方法来治理“狂草医生”,无疑是进步。

  ——马昭峰

  千万可别一阵风。

  ——杨帆

  患者太多了,让医生都写楷书肯定浪费时间。

  ——方达

  科技这么发达,就不能语言输入?

  ——张梁

  医生、患者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就是排队时间很长,看病时间过短,医生们已经是尽力了。

  ——王周同

  能不能全国普及呢?

  ——蔡正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