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处暑过后 要适当改变的生活小细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代表暑气渐渐消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专家成杰辉指出,处暑时节,虽然在意义上已进入秋季,但岭南地区大多仍在感受夏热的余威,一派热未尽、夏未央之象。此时余热易伤阴,令肺气受损,燥邪渐现,养生调理当以润燥养阴、保肺防病为重点。
1
防秋燥多吃清润瓜果
处暑是由夏天的酷热向秋天的凉爽过渡的节气,但目前广东大部分地区秋老虎仍在肆虐,加之随着雨量开始下降,气候正由暑天的湿热缓慢向干燥转变。秋虎蛮横让炎热回烧,高温之下人体仍然汗出较多,阴液容易消耗,且温燥气候易伤阴津,不少朋友容易出现头发枯燥、皮肤紧绷、眼睛干涩、口唇及鼻咽黏膜干燥、大便干结难解等问题,此皆肺主皮毛、燥气伤肺之象。秋气应肺,肺喜润恶燥,饮食养生当注重“清”、“润”二字。
秋季正是大量瓜果收成之时,品种多样的时蔬水果应时上市。成杰辉建议,“清凉润燥宜多吃黄瓜、西红柿、胡萝卜、莲藕、马蹄、葡萄、梨、柿子、柑橘、甘蔗等甘润多汁的瓜果,除了能补足机体缺失的水分以外,亦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实在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礼物。”此外,日常饮食应当戒除辛燥,食用麻辣、烧烤、煎炸等食品容易上火,损伤阴液,易加重秋燥症状,应当尽量避免。
2
三类人切忌盲目“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春天气候刚刚回暖,但容易乍暖还寒不宜减衣过快;同理,秋天气候刚稍稍凉爽,仍处于季节交替的阶段,气候尚不稳定,且初秋仍有秋老虎,不宜添衣过猛过快。广东地区大多在十月份才真正入秋,目前暑热仍未退尽,白天仍然炎热高温,应穿着清爽的夏装;早晚温差开始变大,添衣宜循序渐进,有利于锻炼机体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能力,从而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雨水降临气温会明显下降,建议随身携带轻薄外套,空调环境亦宜添衣防寒。古人提倡“衣加损,视气候,一日数变”,“急脱急着,胜似补药”,顺应气候变化而适寒温才真正符合养生的理念。
成杰辉提醒,“春捂秋冻”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青壮年人或素体健康少病之人可适当“秋冻”以增强体质,老人、小孩及体弱多病之人则不适宜。尤其素有慢性胃肠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患者,遇寒容易发病或加重病情,应当时常注意御寒保暖,切忌盲目“秋冻”。
3
睡好子午觉有助于人体健康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具有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因而顺应时间变化,掌握睡眠规律和方法,是科学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一条。
成杰辉指出,夏天昼长夜短,随着处暑来临,暑气渐渐退去,早晚的气温相对凉爽,应调整睡眠时间,改变夏日夜卧早起的习惯,适当早卧以应秋气,提倡处暑过后睡眠时间应比夏夜“多一个小时”。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出现难寐易醒等睡眠问题,更应寻求适宜的方法争取提高睡眠质量。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和午时是阴阳交接之时,因而古法养生中强调“睡好子午觉”。时值处暑节气,阳气正从暑天的疏泄趋向降敛,亦是天地阴阳之气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更是起到水火相济、阴阳和合的作用,有助于人体健康。夜晚睡前可用热水泡脚,能起到潜阳纳气、促进睡眠的效果。泡脚后若再进行足底的涌泉穴按摩,更能潜阳助眠、补肾益精、健体延年。另外,俗语有云“先睡心,后睡眼”,睡前不宜观看恐怖、悬疑、暴力等视频,不宜嬉笑打闹,应当营造恬静安怡的睡眠环境,保持心境平静,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精藏,才会有高的睡眠质量。
4
运动解“秋乏”不宜过度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经过炎炎夏日的炙烤和能量消耗,随着处暑到来,暑热渐退,人体的生理机能开始进入周期性休整阶段,此时容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秋乏是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生理现象,因各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症状也可轻重不一。只要作出适当的活动调整,则可缓解秋乏症状。
处暑时期早晚天气渐趋凉爽,此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广场舞、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打球等运动可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能起到有效缓解秋乏的作用。学生及办公室一族不宜长时间伏案而坐,工作学习时间久了,站起身来到室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多动动脖子、伸伸懒腰,多做扩胸、压腿等拉伸动作,能舒缓肌肉韧带紧张,减轻肩颈及腰腿疲劳,同样能缓解机体困乏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秋主收降,此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剧,适当锻炼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能有效缓解秋乏症状。但若运动过度,能量消耗过大,反而会增加身体耗损,加重困倦疲劳感觉。
■链接
处暑食疗方
◎沙参百合老鸭汤
【材料】北沙参、百合、麦冬各30克,老鸭肉500克,陈皮5克,生姜2片。
【制法】以上食材洗净后,一同入煲,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成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润燥。适合皮肤及口鼻黏膜干燥、大便干结之人。
◎川贝银耳鹧鸪汤
【材料】鹧鸪300克、川贝、南杏各15克,银耳30克,蜜枣2枚。
【制法】鹧鸪宰杀后洗净切块,其余食材洗净后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化痰止咳。适合阴虚肺燥或温燥伤肺、咳嗽有痰之人。
◎白果腐竹糖水
【材料】白果75克,腐竹40克,鸡蛋2个,冰糖适量。
【制法】白果去壳,放入锅中加水煮开,捞出去衣去芯。腐竹用水泡开后切段,鸡蛋打散备用。将白果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30分钟,加入腐竹,再煮15分钟,倒入鸡蛋,最后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滋阴养颜、清热润燥。适合阴液偏虚或兼有肺热阴伤、肺燥干咳之人。
◎雪梨马蹄椰汁露
【材料】雪梨100克,马蹄100克,椰浆350ml,冰糖适量。
【制法】雪梨和马蹄洗净后去皮切粒,放入锅中,倒入椰浆和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中火煮5分钟,最后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清肺润燥、甘凉生津。适合肺燥阴虚、咽干口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