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信任才能打破僵局

16.05.2016  08:21

  近年来,垃圾焚烧项目遭到公众强烈反对的事件屡有发生。对此,一些地方政府觉得委屈:垃圾焚烧是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垃圾围城”问题,和每个人都有关系,项目建设地点也是经过多方权衡才决定的。而公众也觉得不满:鉴于一些地方垃圾焚烧项目建设运营不透明、监管不严的先例,谁敢保证即将上马的项目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

  无论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还是从公众的角度来看,双方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在当下处于源头的垃圾分类利用进展不大的情况下,垃圾焚烧成为垃圾处理一个相对现实的选择。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环境健康风险的高度关注却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当两种“有道理”的态度发生冲突时,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根源在于公众对地方政府及垃圾焚烧项目信任感的缺乏。

  公众中普遍存在的不信任感,隔开了双方进行深入交流的可能,也使得垃圾焚烧项目陷入“一反就停”的境地。不信任的背后,是项目上马程序并不公开透明、企业对污染物达标排放承诺难以兑现、地方政府监管存在漏洞等诸多问题。

  有人拿日本许多垃圾焚烧厂建在城市中心来说事,但日本垃圾焚烧厂之所以可以做到这样,正是因为其长期的透明运行、政府的严格监管、信息的全面公开,才获得了公众的认可、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因此,要打破垃圾焚烧项目一立项或上马就遭强烈反对的僵局,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事实和数据化解公众的疑虑,用公开透明的信息让公众重拾信心、重建信任感。

  公众信任感的建立,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企业在投资和运营中严格自律,不能为节省成本而“投机取巧”,污染物排放能实实在在达到国家最严标准。一些垃圾焚烧项目在上马时会做出环保承诺,但为了节省投资和运营成本,往往口惠而实不至,导致问题多多、群众抗议。垃圾焚烧企业需要汲取这些经验教训,做到严格自律,让群众对企业恢复信心。

  公众信任感的建立,从政府角度来看,更需要政府提升自身的公信力。一些政府部门在行政过程中的不作为或乱作为,使得自身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所以一旦碰到本身就存在一定环境风险的垃圾焚烧项目时,公众已有的惯性思维更加深了这种不信任感。要改变这种情况、增强公众的信任感,需要政府部门真正把项目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仅仅考虑“必须性”和“有益性”;需要政府部门强化对垃圾焚烧项目的全面、严格监管,而不是敷衍了事;需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而不是遮遮掩掩。

  赢得公众的信任不是一句敷衍塞责的空话,而是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只有公众真正建立起对企业的信任、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垃圾焚烧项目“一上就反、一反就停”的僵局才有望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