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加尔“中国街”迎来最难“生意季”

03.10.2014  14:40

10月的塞内加尔刚摆脱潮湿的雨季,在首都达喀尔,商业中心图巴-桑达加市场人头攒动。在街道转角处不足10平方米的“可多为”布料店里,挤满了来买布的人。4名顾客拿着厚厚几叠钞票,把手齐齐伸到店员张祺眼前等待结账,张祺则不慌不忙地站在柜台后面点钞票——一笔买卖动辄就是几十万西非法郎(1西非法郎约合0.01元人民币),一天下来至少要清算几千张万元钞票,负责算账的张祺一点也不敢马虎。

眼下是塞内加尔一年一度的“购物月”。10月5日是宰羊节,节日前一个月,当地人会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大采购,精心准备迎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也是当地中国商人做生意的良机,对于绝大多数店铺而言,平时的经营是收支相抵,而只有眼下这一个月才是真正赚钱的好时机。

塞内加尔第一批中国商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当地落户,经过几十年经营,中国商品已成为当地人采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商家也根据西非地区特点,形成一套成熟的“经营日程”:8月的开斋节、10月的宰羊节和1月的图巴节是当地最卖货的时候;在宰羊节前一个月,头10天是布料采买高峰,因为塞内加尔人喜欢在过节时买新布料,交给裁缝裁制新衣,因此要提前准备;后20天,卖鞋子、首饰、生活用品和装饰品的商家会逐渐忙碌起来,到临近过节时迎来高潮。

张祺说,连续开店十多天,经常出现客户爆满、货架扫空的情况。来中国商铺的买家大部分是批发商,采买后再运送到塞内加尔各地零售,窄小的门店前总是被货车和一箱箱货物塞得水泄不通。

同样拥挤不堪的还有达喀尔市中心的戴高乐大街。从2000年开始,戴高乐大街两旁及周边地区陆续入驻了近300家中国商店,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街”。从中国远渡重洋的商品布满大街各个角落,店铺门前人头攒动,许多当地小贩从中国商店里批发货物,转身就在商店门口摆起地摊开卖,明目张胆的“沾光”行为也得到中国商家默许,连达喀尔“城管”也拿他们没办法。

有钱大家赚嘛,毕竟快过节了,”马大姐说。她是“中国街”资深鞋店“玛丽娜”的店主,来塞内加尔已16年。这家老字号店铺没有任何牌匾,全靠在当地的口碑聚集人气。近年来,在“中国街”做鞋子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价格到货物渠道,每个环节都在争,“玛丽娜”靠着多年积攒的口碑和客户,才保证在“中国街”众多商家中销量领先。

现在西非有实力的客户亲自到中国去拿货,回到非洲来卖,已不新鲜,”来自福建的陈昆华在达喀尔是一家旅行社老板,在“中国街”也经营店铺。据他介绍,从2000年开始,陆续有塞内加尔人受中国商人启发,直接去中国进货,成为当地中国商人强有力的竞争者。

这种现象被“中国街”一家鞋店的林老板称为“徒弟打死师傅”,“和最早来塞内加尔的中国人一样,最早去中国进货的塞内加尔人是最赚钱的,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毕竟市场就这么大”。林老板说,好多曾在中国店铺打工的当地搬运工,现在也当上了大老板,同样卖中国商品,中国商人的优势渐渐削弱。一些新进入塞内加尔市场的中国商人,为分得一块蛋糕,冒风险采取“薄利多销”的路子,进几千双鞋子,每双卖500西法(约合人民币6元)。但这种方法受市场影响很大,一旦碰上不好的年头,卖不上数量,就只能等着亏本。

2014年的生意尤其难做,因为埃博拉,”陈昆华说。“中国街”的商人有很多客户都来自几内亚、马里、毛里塔尼亚等周边国家,达喀尔相当于贸易中心,但在埃博拉疫情持续影响下,陆路边境封锁,航班取消,周边商人好多都进不来,很多商家因此损失了至少一半客户。

此外,中国商铺的利润也受当地货币汇率影响。由于欧元疲软,与之挂钩的西非法郎在两个月内持续贬值。根据西非中央银行数据,10月的西法对美元汇率较8月跌了6%,这对于收西法货币、换美元结算的中国商家无疑是当头一棒。“像我们做布匹生意的,利润基本就维持在5%至10%,汇率要是再这么跌下去,2014年说不定也赚不上什么钱,”张祺说。

在林老板看来,进入市场的商人越来越多,但经济形势起伏不定,生意越做越难将是常态。虽然塞内加尔本地商人进入势头很猛,但不论进货渠道还是经营方式,目前还是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中国商家也逐渐在研究市场变化,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市场逼着人越做越细,”林老板说,他的鞋店现在以主攻中高端运动鞋为主,更注重质量,不做低端市场。“中国人比较善于研究用户需求,进货渠道也更讲究,目前看来塞内加尔本地商人还做不到这一点,”林老板说。

来塞十多年的蒋阿姨对走独创道路更有发言权,她和儿子经营一家老字号杂货店铺,主要卖床单、椅垫、装饰品和塑料鲜花等。“我不怕别人抄袭产品,因为我这生意是独一无二的,”蒋阿姨说。经过多年积累,她发现当地人对鲜艳花色情有独钟,店里的装饰品都以丰富颜色和复杂图案为卖点。她还在店里设立塑料鲜花和画框加工厂,从国内进原料、到当地组装,不仅降低成本,还解决了十余个当地人的就业。此外,店里不论中国店员还是当地雇员,一律用沃洛夫语取代法语与顾客交流,弥补了中国商铺与当地商铺相比沟通效率低的短板。

与往年的生意火爆程度相比,2014年离过节还有几天时间,有些店铺就逐渐闲了下来。“这和当地人手里有没有钱也有关系,”蒋阿姨说。作为农业国,塞内加尔人消费特点明显,农作物收割季节的购买力最强。“现在‘中国街’的人都在等着12月末花生收获,也许还能再有一波销售高峰,”蒋阿姨说。(李京 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