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展民族教育纪实

05.12.2014  04:46

马尔洋小学位于帕米尔高原深处,这里仅有四十多名学生。图为师生一起做游戏。蒋夫尔 摄

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9.8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普及率达到81%,走在自治区的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其他地方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来说,这些数据已创造了该县教育史上新的里程碑。

我们不怕缺氧,但我们怕塔吉克族孩子接受不到好的教育。”塔什库尔干县县委书记苏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70%,自然环境恶劣。但再困难,我们也有信心办好教育。

集中办学:一流的寄宿制学校,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家 

走进塔什库尔干县中学,校园环境优美,塔吉克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飘荡在整个校园里。

在高原上,种活一棵树都是相当不容易,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校长王玉兰对记者说。说话间,几个塔吉克族孩子围了过来,看见他们的校长,孩子们开心地讲述着这一个学期的收获。“如果没有这所寄宿制中学,这些孩子可能还在山上和父母一起放羊呢。”王玉兰说,“条件一流的寄宿制学校,给了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塔什库尔干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民族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这里平均海拔3100米,空气稀薄。被称为“高原雄鹰”的塔吉克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3.3%,这里人口分布极为分散,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全县3.8万人口。

近年来,塔什库尔干县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办好教育。该县教育系统党委书记、副局长石向焘对记者说,大山里,学生分散,教学环境艰苦,乡镇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孩子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集中办学和异地办学。

为此,经多方努力,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当地投资9000多万元在县城建起了两所寄宿制学校,在阿巴提镇新建移民搬迁完全小学、中学。同时,在其他乡镇改扩建了乡镇学校,把小学1到3年级办在乡镇上。

达布达尔乡热斯卡木村离县城100多公里,要翻越5500米的达坂,如今,该村72名学生都在上寄宿制学校。

由于乡镇条件艰苦,教师招不满、留不住,全县除阿巴镇外,其他12乡镇场4到6年级学生全部集中到县城乡镇寄宿制小学就读,仅住校生就达1400多名,70%中学生也需要住校,住校生也有1200多名。”石向焘告诉记者,“作为教育部门,我们不能让他们因为地处偏远,交通困难而辍学!”石向焘说,“每年县教育局都要组织车辆接送学生或发放交通费让学生平安回家、返校,县上每年仅为学生补贴的交通费用就达60余万元。

异地办学:满足塔吉克孩子读优质高中的愿望 

地处帕米尔高原,人口稀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面对这样的教育队伍现状和塔吉克族孩子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强烈愿望,该县决定采取异地办学模式,借力名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把高中教育办在喀什六中,参照自治区内初班模式,在喀什二中举办塔县初中班。

为使该县学生能接受优质高中教育,2011年起,该县普通高中生集中在喀什六中就读,由当地教师教学,解决了县域内高中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石向焘告诉记者,今年起,喀什二中也将开始面向塔县招录高中学生。据悉,喀什二中塔县班学生的普通高中入学率达80%以上,中考最高分达到668分。

县委、县政府为了满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异地办学,千方百计确保高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7%。2013年塔县高考学生录取率达73%以上,创下塔县高考历史新高。

阿拉努尔·阿米尔,家在塔什库尔干县的牧区,现在在喀什二中上学。她说,“作为出生在帕米尔高原的孩子,能到平原地区读高中很幸福,尤其是每年开学放假一路都有专人呵护着我们,把我们送到学校和家时,我们很温暖。

杜绝辍学:想方设法保证孩子把学念到底  

辍学问题,如今在很多地方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然而,在地广人稀、极度艰苦的帕米尔高原上,这是个得下大功夫才能解决好的问题。

马尔洋乡皮勒村特别偏远,湍急的叶尔羌河几乎使皮勒村与世隔绝。这里有45名学生,但没有路,当地的塔吉克人就在半山腰凿出一个低矮的通道,大人驼着孩子爬过去。当地的村民和干部常常把孩子捆绑在自己身上,爬过叶尔羌河畔陡峭的山路,滑过长长的铁索,带领学生出山上学。

按照“乡保入学率、村保到校率、校保巩固率”的总要求,仅今年以来,共有1000余名教师开展家访活动,宣传党的教育政策,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如今,该县小学辍学率仅为0.02%,初中辍学率仅为0.16%。

采访中,苏向东告诉记者:“只要能挤出钱来,我们都把能用的钱用到教育上了。针对贫困农牧民家庭上高中的孩子,除国家助学金外,县上每人每月再补贴300元左右,确保学生能够吃得饱。我们费尽心思办教育,就是要让高原的雄鹰飞得更高!”(蒋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