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县开启旅游产业引领富民强县新征程
首先是把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按照“全民兴旅、全域景区、全境旅游”思路,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扶贫攻坚、富民强县的总抓手, “十三五”末,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2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达1.5万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0亿元,第三产比重提高到35.8%,把木垒县打造成休闲、度假、旅居、养老之所、养生养心福地。
2016年,抓好南部山区旅游专用道、菜籽沟艺术家村落、乌孜别克民俗村寨、木垒河影视基地等旅游项目建设,开展“新疆人游木垒”活动。成立国有旅游公司,年内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亿元。
其次把工业旅游打造成旅游发展新业态。力争在新能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哈萨克民族刺绣)和非煤矿产开发上录求新突破。“十三五”末,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30亿元,力争风光电装机规模达到800万千瓦,打造自治区级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创建区级洁净产业示范园区。
2016年,编制完善产业园区规划和旅游规划,支持金风科技等一批装备制造项目建成,引进EPC总承包模式,加快推进风光电场基础设施建设。
再次把城市作为发展旅游的重要载体。以打造精品特色小城为目标,大力改善城市建设软硬件环境,“十三五”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3.6%,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驻人口全覆盖。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县城”“国家园林城市”,把县城打造成旅游“大客厅”。
2016年,启动街景综合整治项目,大力实施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
第四把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方法。树立“大农业、大食物和农业旅游”观念,到“十三五”末,创建国家农业公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争取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扶优、扶大、扶强30-50家精品专业合作社,培育4-6家龙头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第五把发展旅游作为扶贫脱贫的重要途径。因人因地因户施策,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把旅游脱贫打造成产业扶贫脱贫的典范。提前两年实现扶贫开发总目标,2020年贫困人口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2016年实现脱贫290户950人,完成贫困户建房及危房改造150套,草料基地2000亩,棚圈建设100座,贫困人口就业培训300人次。
第六把项目作为发展旅游的重要抓手。以落实风光电资源置换项目、援疆项目、PPP项目、基金引导融资项目为抓手,以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各类项目432个,实施援疆项目22个,实施旅游项目21个。
2016年实施128个项目建设,其中落实以资源换项目,完成民俗村寨等旅游项目11个,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破百亿大关。
第七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旅游的首要任务,“十三五”期间,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500套,棚户区改造1500户,安居富民工程5360户。实现村村互助幸福院全覆盖。
2016年,完成多功能演艺中心、体育场、文化中心、3所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老年养护院等。
第八把绿色生态作为发展旅游的基本底色,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最大政绩、最大优势和资源、最大的民生和收益”的意识,“十三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10.3万亩,林地保有量保持在164.5万亩。
2016年,加快启动鸣沙山国家沙漠地质公园建设,实施15万亩治沙封禁项目,管理和保护45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发,75万亩地方公益林,完成“蓝天行动”计划各项任务。
第九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每年专题培训培养旅游产业人才100名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
2016年,与援疆省市、清华、复旦、等知名学府继续合作,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完成“民间乡土人才库”和行业协会的建设,成立“民间乡土人才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