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鼓励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特色经济作物
天山网讯(记者刘洪文 实习记者王静 通讯员农信报道)当前正是棉花播种的有利时机。4月7日一大早,温宿县青年农场农民石跃伟和妻子来到地里忙着平整土地,准备栽种苹果树,放弃多年一直种植的棉花。
“由于物化成本太高,现在种植棉花已经不挣钱了。”石跃伟对记者说,他把去年的5亩棉田栽种苹果树,5年后就可开始见效,比植棉强多了。
记者从阿克苏地区农业局了解到,今年,阿克苏地区很多农民像石跃伟一样,逐渐开始减少棉花种植,尝试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特色林果,比如苹果、核桃及特色农业草莓等。
基于去年低迷的棉花市场行情,今年农户该如何选择?政府部门又该如何决策?据悉,依据自治区下达的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调减指导性计划,地区在去年种植棉花796.32万亩的基础上,今年调减种植面积110万亩,保持在686.3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调减后,将扩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广特色种植,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今年调减棉花种植面积的范围涉及到八县一市。其中,阿瓦提县的调减面积最大。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调减后,地区将逐步引导农民退出次宜棉田、风险棉田和低产棉田,重点是果棉间作地块。
阿克苏地区农业局农业科负责人介绍,调减棉花种植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民种植其他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这意味着其他作物种植意向面积有所增加,预计春小麦种植面积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加30万亩。而退棉耕地新增种植的春小麦同原计划种植的春小麦补贴同等对待,补贴标准不变,对农民来说也增加了收入。
根据地区发改、财政、农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有关文件,各县(市)对退减的果棉间作地块,坚持以林为先,以果为主,利用林下空地,发展林草、林经、林药、林禽等多元化农林复合型种养模式,因地制宜种植豆类、饲草、各种蔬菜、西甜瓜、特色农作物,或养殖林下禽类等。对于次宜棉田、风险棉田和低产棉田,鼓励农民改种正播玉米、春小麦、饲草、薯类等作物。同时,为加快特色种植,鼓励农民因地制宜种植马铃薯、加工番茄、色素辣椒、甜菜、红花、恰玛古、花生等特色经济作物,并积极引种板蓝根、玛卡、半夏、天南星等药物。
据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棉花种植面积是今年地区调减的重点,各县(市)届时将执行地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与退棉计划捆绑、挂钩,明确计划退棉的地块将不予发放种植证明。同时,对非法开荒、草场开垦、土地权属证明不全和国家明令禁止的种植地块,将落实“减水退地”各项措施,全部退出种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