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在大洋大规模布放深海潜标阵列
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21日完成西太平洋科学考察航次返回青岛。此次考察,“科学号”在太平洋西边界流关键海域成功布放17套深海潜标、并回收3套深海潜标。其中,包括6100米潜标一套,收放潜标总长度达20万米以上,这是中国首次在大洋大规模布放深海潜标阵列。
中科院海洋所院士胡敦欣介绍说,“科学号”通过潜标阵列的布放回收,将获得太平洋西边界流海域油罐海洋环流结构的长时序连续观测数据,并推进中国发起NPOCE(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国际合作计划提供重要的科研数据。
据介绍,太平洋科考的36名科研人员,共完成了6条断面、85个大面综合站位、60次湍流观测等海洋综合调查任务,同时成功回收3套深海潜标、重新布放17套深海航标,获取了大量宝贵的观测数据和样品。
此次考察,“科学号”搭载了先进的海洋探测设备,在西太平洋关键海区开展了系统的物理海洋、海面气象、海气边界层、高空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光学与微波遥感等多学科综合观测和实验。航次成果将深化对西太平洋海域水文、气象等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认识,对解决西边界流——赤道流系相互作用及其对暖池变异的影响、暖池区深层环流特征及与上层环流关系等重大科学问题有重要科学意义。
“科学号”于2014年8月1日从青岛起航,赴西热带太平洋海域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主流系与西太平洋暖池变异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项目和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西太平洋西部水体综合调查”项目海上综合调查任务,历时82天,总航程10800海里。
据悉,11月中旬“科学号”将继续前往西太平洋执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项目,对雅浦海域的海山区进行海山地质构造、深海环境与生态系统综合科学考察。(赵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