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墩苗”中快速成长
前不久,笔者同一个在南疆参加“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年轻干部通了电话。
问及在基层的感受时,他感慨万千地说,以前在机关待久了,了解基层的情况只是通过一些汇报材料,感觉各地的情况差不多;如今身在基层一线,才发现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自己需要了解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基层一线锻炼、复杂环境磨练,是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一方面,基层处于承上启下的节点、各种矛盾的焦点和工作落实的重点;另一方面,基层是了解新疆、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
年轻干部经历过基层工作的“风吹雨打”,才可能自觉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相反,年轻干部没有经过基层的锻炼和洗礼,怎么会对新疆有清晰认知?怎么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怎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之所及,一些年轻干部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一路走来,可谓顺风顺水,虽然知识面广,接受新鲜事物快,但缺少基层的泥土气,缺乏和群众掏心窝子的经历;走上领导岗位后,平日里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一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和突发事件,就束手无策,沦为缺乏主见的“白衣秀士”,被群众耻笑,让现实打败。
还有的年轻干部,作风浮夸,勤于做表面文章,善于为溜须拍马之事,拙于扑下身子干实事,甚至不检点不自律不自重。还有的年轻干部,工作拈轻怕重,整日暮气沉沉,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要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固然需要对年轻干部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但更需要让年轻干部多到基层“墩苗”。只有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得到锻炼,才能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增强担当,才能始终走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当然,对在基层表现优秀、确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干部,要敢于大胆破格使用,不畏首畏尾、不缩手缩脚;谨防功利心态,不能对年轻干部预设“晋升路线图”,使年轻干部产生“镀金”心态、“跳板”心理、“临时工”观念,防止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
总之,希望参加“访惠聚”活动的年轻干部,通过“墩苗”的过程,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经受考验、加快成长。(许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