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交流中寻求共识
“新疆是中国的西部大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我深信,团结我们共同的力量,就能够在整个欧亚区域建立一个安全和发展的世界。”开幕式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全程用中文发表演讲,并引用中国古语说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哈萨克斯坦早就与中国并行,学到了很多。”引来阵阵掌声。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德·费·梅津采夫、土耳其经济部副部长阿德南在演讲中,也分别用中文开场和致谢。虽然都不太流利,但在本届博览会开幕之初就掀起一股“中文热”,现场气氛一下亲切而热烈。(据9月2日《新疆日报》)
作为一场高规格的经贸盛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提升了新疆形象,拉近了新疆与世界的距离。现在,积累三届成功经验后,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影响力更胜从前,对新疆的促进作用已远超经贸范围,向着科技、人文、理念等诸多更深层面延伸。而开幕式上的“中文热”或许正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具体成果的最生动体现。
人文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交流。多姿多彩的人文交流,可以拉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友好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反之,如果人文领域合作滞后,就会为其他领域合作带来不便。如果没有真正地相互沟通、了解和认同,就容易产生矛盾、误会和分歧,友谊也难持久。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中国的能源大通道、向西开放的桥头堡、21世纪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周边国家更好地开展文化交流、合作,能够加深理解,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推动政治和经济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亚欧博览会生来就担负着人文交流的重要使命。
今年5月,文化部提出以文化先行方式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将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打造,通过文化经贸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借助中国—亚欧博览会这个平台,大力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把新疆建设成该经济带上的重要文化中心就更显得意义非凡。
值得注意的是,人文交流不应当狭义地看成仅仅是文化、艺术层面或者高层间的交流,其根基还在民间。只有让各国民众成为人文交流的主体,交流才能富有活力、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让人文交流在民间遍地开花,通过各国人民间的自由交流和对话,逐步寻求相互的理解、信任、共识,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的交流大舞台,或许是中国—亚欧博览会今后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待人文交流的种子能够在中国—亚欧博览会上扎根于与会各国人民心中,进而促进各国在各领域形成团结协作、理解互信、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