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让新疆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鄯善县连木沁镇的标准化葡萄园(新疆日报资料片)。高孝礼 摄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梦想,经过土地整理,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打瓜地,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加勒格孜塔勒村58岁的村民沙依兰·斯拉木加尔感慨地说。
投资1716.48万元的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加勒格孜塔勒村和克孜勒喀巴克村830.14公顷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完工后,当地新增耕地面积57.04公顷。耕地增量、提质的同时,当地努力探索耕地保护新机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村民增收。从目前该项目投入使用两年的效果测算,项目区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了759元。
“土地整理后,全家的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沙依兰·斯拉木加尔说,“以前种地,只能解决温饱。现在地平了,又有滴灌,种60亩打瓜和食葵,我一个人就能管理。儿子、儿媳妇在外打工,一年也能挣七八万元,我还养了25头牛……收入比以前提高了三四倍。”
沙依兰·斯拉木加尔是加勒格孜塔勒村百余户从土地整理中受益的村民之一。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以土地整理项目为平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950万亩,投入资金总额110亿元。仅2016年和2017年安排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就达到82.16万亩,预算资金8.3亿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疆土地整理让更多的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当前,“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并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土地整理,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拜格托别村麦田里铺设了滴灌带,种地省事不说,肥料和水的利用率较之前分别提高了50%、30%,亩平均提高效益200元—300元左右,项目区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
土地整理给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吕宗村带来变化。整理前,项目区农民人均农业年收入8600元,整理后,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农业收入1.07万元,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农业收入增加2100元,全村3500人受益。
这些年,随着自治区土地整理不断推进,项目区逐步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林成行”的总体格局,各项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实现,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降低了农民劳动成本。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奠定了基础,为推进自治区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农村合作经营,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正如加勒格孜塔勒村村民托列吾汗·达列力汗所讲:“现在,种田更省心省力了,效益更好了,我们越发愿意种地了。”(韩沁言)
(责编:李晓啸、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