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局长王作安递补中央委员 曾批人为造神
王作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两名中央委员落马,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在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排名第二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递补成为中央委员。
王作安从2009年开始担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至今,他已经在宗教领域工作27年。
控制各地建“大佛”
1987年,王作安从中共中央统战部,调入当时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工作,此后便与宗教事务结缘。
2009年9月,他接替赴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的叶小文,担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一名央媒记者向新京报记者回忆,数月后,她便成功约访王作安。在他的办公室内,王作安说,自己从事宗教工作20多年,经历了宗教工作从“冷“到”热“的转变。
接受媒体时,王作安坦承,近年来,一些地方想尽办法建世界之最。
“有的(地方)坐佛世界之最了,我站佛(就要)世界之最,你站佛世界之最,我(就得)卧佛世界之最,反正欲与天公试比高。”但建造大佛必须经过国家宗教局审批,王作安说,如果不控制的话,现在不知道起来多少大佛了。
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旅游,出面搞这种“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王作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是人为助长“宗教热”,也侵害了宗教界的权益。
但另一方面,尽管宗教界近些年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做了不少好事,但有的地方干部就担心,宗教界做这些事,肯定会扩大宗教影响,不敢鼓励和支持,更不敢进行宣传和表彰。
王作安认为,基层党政干部对宗教问题普遍存在这些“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现象,有的党政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过程中,在“左了”和“右了”之间徘徊,在“松了”和“紧了”之间犹豫。
“出现这样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宗教问题没有正确认识,当然也不排除政绩观发生了偏差。”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作安表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学习和培训,特别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宗教工作列入培训内容。2012年起,国家宗教局就决定在全国宗教界,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
媒体对宗教问题,也要“脱敏”,王作安认为,媒体不要一看涉及宗教就不敢刊登、不敢报道。
2011年2月,国家宗教局专门邀请各大媒体负责人,在京召开“2011年新春媒体恳谈会”,会上,王作安希望加强同新闻媒体的沟通和合作,也希望新闻媒体能够多提意见和建议,以期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批判人为“造神”
2010年,宗教界的一大热点话题就是,有关“大师”李一的争议。
李一曾被捧上神坛,号称具有“水下闭气”、“身体通电”等功法,但在新京报等媒体的调查追踪下,他身上的光环一一破灭,最终,请辞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就在有关方面介入此事调查时,王作安的一番公开表态也引发关注
王作安说,宗教领袖不是靠媒体吹出来的,不是靠名人捧出来的,不是靠大款供出来的,不要相信一夜成名、一炮走红的神话。
这番“警告”是王作安对广大宗教教职人员讲的,他清楚,尽管近几十年,培养了大批宗教教职人员,但从总体来看,很多地方的宗教教职人员培养还跟不上。
宗教教职人员人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一批二三十岁的教职人员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承担了会长、方丈等领导重任。
“这种情况是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在第二期中年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研讨会上,王作安说。
在他看来,整个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信仰淡薄、戒律松弛、不重修行、贪图享乐等现象,有个别教职人员甚至道德沦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不过,浩繁的宗教经典和精深的教义,注定了培养教职人员,必须要下长工夫。王作安要求,不能拔苗助长,不搞突击提拔、人为“造神”。
年轻教职人员有了问题,要严肃指出来,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弃之不用,有了进步,要热情鼓励,但也不能捧着护着,“眼睛长到了额头上,忘了自己是谁,最后被‘捧杀’。”王作安说。
针对北大等高校有毕业生出家一事,他就曾表示,要给人家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理性讨论,但不要围绕个人炒作,那样对这些出家修行的人不好,对宗教信仰本身也不利。
宗教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也在他的关注范围内。有宗教学者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王作安多年来,不断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希望能够解决宗教院校教员的职称和学位授予问题,“但这个问题很敏感,国民教育不承认宗教院校的学位。”
“最终只能是宗教系统自己设立学位。”该学者称,2014年10月19日下午,中国佛学院首届博士研究生才进行招生面试,而此次博士研究生招生,也仅面向中国佛学院“现有的师资队伍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