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部署加快价改 能源交通成重点
刚刚结束东亚之行回到北京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提出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
原国家物价局局长李培初告诉记者,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我国政府定价领域仍然偏多,需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这有利于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形成市场价格,继而使得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统筹考虑 稳步推进
“价格改革不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问题就等于没抓住。”李克强在1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坦言,目前在价格方面,的确仍存在一些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不过,农产品、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仍未做到完全的市场定价,扭曲的价格又传导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能源为例,由于过去资源能源采取无偿划拨的体制,导致其产权有偿获得、环境治理、生态补偿等成本,没有反映在终端价格上,使得目前的资源能源等价格相对偏低。也导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等大幅度高于发达国家,发展方式显得粗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随后,价格改革工作加快了步伐。今年的一号文件确定,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我国先后提出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并实行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决定完善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明确跨省跨区域交易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省内上网电价实行标杆电价制度。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充分考虑竞争条件和对市场、社会的影响,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