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四团"种+"模式打造"两栖"农工 拓宽创收致富路
天山网讯(通讯员雪峰报道)“我既当农工,又当老板,白天下地务农,晚上开店经商,地里有收成,店里有收入,这样干虽然很辛苦,但是一年下来种地开店收入在20万多元!”6月13日晚,正在服装店里忙碌着招呼客人的八师一三四团农工吴新红自豪地说。吴新红是该团推行“种植+”模式,打造“两栖”农工,拓宽农工增收致富路的典型缩影。
近年来,随着团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及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运用,农工花在大田管理上的时间仅有二三个月,其它时间都是空闲着,如何使农工变农闲为农忙,变过去的单一种植收入为多元收入。该团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工转变观念,鼓励农工利用农闲搞创收,广开致富门路,并推行了“种植+”(种植+养殖、种植+经商、种植+务工、种植+经纪人等)经营模式,傾力打造“两栖”农工,拓宽农工增收致富路。
“种植+养殖”模式。该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畜牧产业,以产业支撑带动农业增效、职工增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相继培养出一批发展特色养殖的致富能手。一连农工王联合在连队种了100亩棉花和青贮,年收入在10多万元,为了实现多元增收,2013年,他利用自己家的三间120平方米的旧房子,引进了种獭兔、哈白兔200只进行繁育,每年卖种兔、肉兔的收入都在六七万元左右。今年,他把獭兔养殖规模扩大到了1000只,成了团场獭兔养殖大户,力争今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二十二连农工朱新虎是个闲不住的人,去年秋收结束后,他从额敏县买回来56只绵羊进行育肥,净挣了2万元,今后开春,他又买回来5头野猪进行饲养,准备在8月份销售,预计纯收入在5000元。现在,在该团像王联合、朱新虎这样又种地又养殖的在1780多户,户均年增收在2万元以上。
“种植+经商”模式。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连队人口不断向团部中心聚集,城镇化建设给该团一些有经济头脑的职工提供了增收机遇,这些有经济头脑的农工瞄准了商机,在镇区购买了商铺,一边种地一边经商,既当农工又当老板。农工张国新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头脑的人。2013年,他瞄准小城镇建设的商机,在镇区购买了一间50平方米的门面房,做起了五金建材日杂生意。春种、秋收时,他白天在地里忙农活,晚上回来后经营小店,由于他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张国新说:“虽然又种地又经商,一天下来忙忙碌碌,很累很辛苦,但是“两栖”生活让我们一家忙碌而幸福。”八连农工何健夫妻俩在镇区经营了一家小食品店,何健平时在地里忙农活,空闲时间便帮着妻子做生意,夫妻俩年创收6万多元。在该团一边种地一边经商的有840户,他们在镇区开餐馆酒店、超市商店、跑出租运输,地里和生意经营的红红火火,家家有了双份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种植+务工”模式。随着团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地用工需求急剧增长,许多企业就近吸纳农工进厂务工,并且将企业的生产周期和农闲农忙时间进行弹性调配,不仅合理分配了劳动力,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张美香是一名普通的农工,家里种了30亩地。由于农业机械的推广,现在种地省了不少力气,也省了不少时间,她就农忙时到自家田地里忙活,农闲时就到该团天诚节水器材公司打工,一个月收入在2960元,去冬今春,她在天诚公司打工5个月收入1.47万元。她说:“我忙时种地,闲时进厂打工,挣双份钱,日子过得挺滋润。”“我在樱桃园打工,每天工资在100元,一个月下来可以挣到3000元,比在外地打工挣得多了!”6月14日,正在该团华蓉大樱桃园里松土的二十七连农工曹炳珍乐呵呵地说。据了解,在该团像张美香、曹炳珍这样打工的有2680多人,他们平均每天都能收入80-100元左右,一年下来一般的收入都在2万元,高的达到4万元。
“种植+经纪人”模式。近年来,该团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继建立了一批种植和养殖基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吸引了大批的外地客商。由于这些客商初来乍到,对货源分布不熟悉,因此一批头脑灵活的农工把握这一机遇,主动找客商联系,利用自己熟悉当地情况这一优势,充当起了“红娘”。农工吴新成就是这样一个“红娘”,他农忙时在田间耕作,农闲时则活跃于做生意,帮助客商联系收购团场的农副产品,生意成交后根据货物的数量收取不等的劳务费。去年,他帮助客商联系西瓜、打瓜籽、生猪等就挣了3万多元。目前,在一三四团,像吴新成这样的农工经纪人已有200多人,他们不仅自己增加了收入,还为当地农副产品卖上好价钱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