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团促进职工多元增收闯出新路天地宽
最新统计表明,今年以来,三师51团到疆内疆外打工人数超过7000人,创收4000多万元。51团总人口有5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9%。针对人口多、耕地少现状,该团在经营好耕地同时,注意内外挖潜,探寻多元发展之路,多元增收在该团已呈星火燎原之势。闯出新路天地宽,全方位改善了职工群众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也使职工群众更有干劲,更有盼头。
“叔叔,我们也想去打工!”
11月23日,谈到职工外出打工,51团劳务输出办公室主任赛麦提·卡斯木讲了一个故事。就在前些天,有两个青年人来到他办公室发感慨,他们见到去广东打工的职工家里钱也有了,新房子也有了,新家具也有了,所以就对赛麦提·卡斯木说:“叔叔,我们也想去打工!”
51团组织职工到广东打工始于2013年。职工是到一家企业打工,一般月工资3000多元钱。因吃饭不要钱,住宿舍不要钱,一个月有几百元零花钱就够了,所以打工者每月寄回家的钱都有两三千元,家里人都很高兴。但该团和那家企业签有协议,对方只能保持110人的用工规模,所以赛麦提·卡斯木对两个青年人说:“这事是归我管,但你们得先报名,把汉语学好,等有机会再去。”
“叔叔,我们也想去打工!”这话代表了一些青年人的心声。外面的世界精不精彩两说,但老守在人多地少的团里也不是办法。那些不能出疆打工的职工则选择在疆内打工,在团里打工。
目前,51团的很多职工主要在图木舒克、库尔勒、乌鲁木齐、奎屯等地打工,行业涉及建筑、机械维修、商贸、餐饮等。今年年初至今,包括打短工在内,该团在疆内外打工人数超过7000人。打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以前团里动员,职工还不乐意去,现在职工主动把个人资料交到团里要求出去打工。经营好自己的地,再到外面谋发展,已经成为该团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服务到职工心坎上
艾沙·艾力等5人在广东打工,是令人羡慕的打工团队中的成员。前段时间,他们的身份证到期需要重办。
如果回新疆办,不只来回要花火车票钱,其间的误工也有经济损失。于是,他们就给赛麦提·卡斯木打了个电话,诉说他们的苦恼,希望先办个临时身份证,待回疆探亲再办理新的身份证。
赛麦提·卡斯木放下电话,赶紧了解政策,协调派出所,把该准备的资料一并交齐。派出所通过网络,把资料传到广东省公安机关,艾沙·艾力等人的临时身份证很快就办好了,不用特意跑回来了。他们在电话里连声感谢,称赞团里服务工作做得好。
做好服务,一直是51团机关的不懈追求。和团场签约的广东企业常年保持51团110人的用工规模,这些职工谁因为个人原因需要返回新疆,团里就马上补送新的职工到广东。谁能去,谁不能去;该谁去了,谁还得等候,团里相关部门的工作做得很细。
服务体现在方方面面。拿培训来说,尤其到疆外企业工作,不会说汉语绝对不行,所以51团经常根据需要,对职工进行培训。谁报名参加到外地打工,都要进行汉语培训。2013年至今,该团先后选派140人到六师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有7人成绩突出,被当地的企业签约,留在了五家渠市工作。
富余劳动力成功转移有赖于贴心的政策。在51团,职工培训是拿补贴的,这彻底打消了一些职工的“培训恐惧症”。贴心政策还表现在这样一个生活细节,51团派往疆外的职工都是组团打工的,除了有带队干部常年和他们在一起,还有专门的厨师为他们烹制可口饭菜。这些带队干部和厨师的工资由团里承担。
你挣钱,我服务。51团努力把服务做到家,做到职工的心坎上。
多元增收需多方筹划
外出打工是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再怎么重要,它也仅只是“多元”当中的“一元”。要想做好多元增收这篇大文章,就得多管齐下,全方位促进职工增收。
近年,兵团各团场都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51团的做法是,推进城镇化建设,预先考虑怎样促进就业、怎样促进职工增收。该团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建设了1180间门面房,这些门面房现在已有850间营业。在小区建设、管理过程中,该团还设置了供热、供水、环卫、安保等岗位。
城镇化刺激了装修业。2014年,51团组织40人到莎车县参加了装修培训。学员回来后,一个人带四五个徒弟从事装修业,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拓宽了增收渠道。
此外,一些比较传统的多元增收项目,51团也紧抓不放,例如搞养殖业,不仅养牛羊,也鼓励养兔子、鸽子等。
经过探索、开辟,51团职工多元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广。在转移富余劳动力,促进职工增收方面,51团仍在进行思考、筹划。例如针对广东现有签约企业能够容纳的职工人数有限的现状,51团正在准备借鉴成功经验,为职工联系新的工作地、新的企业。(康东升 李岳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