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四个基层宣讲员讲述身边动人故事
编者按 第二届新疆基层宣讲员大赛3月16日落下帷幕,大赛结束了,但宣讲员们讲述的故事已深深留在了观众的心里。当那些故事被宣讲员们用朴实的语言娓娓讲述出来的时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疆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新疆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美好情谊是故事的源头,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故事的源头。因为有源,所以源源不断。每时每刻,角角落落,这样的故事都在发生着。这些故事是新疆发展变化的见证,这些故事是新疆各族群众感恩的呈现,这些故事是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昭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四个基层宣讲员讲述的故事,朴素、真挚、感人。
艾力一家的幸福生活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宣讲员 邱霞
艾力·热西提是我们社区的一个普通居民,两口子都是保洁员,整天早出晚归。大家都说,保洁员工作很辛苦,可艾力自己并不这么想,他说:“以前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要拿着扫帚出门上班,光扫马路上的垃圾,就得大半天,基本两秒钟就要低一次头,中午饿了也就来口开水就馕,然后就得马上继续扫才能按时完成工作,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到了冬天,一下雪,工作量就更大了,扫雪冻得手脚都木了,头上的汗都冻成了冰条条。为了赶在大家上班前扫完路面,凌晨三四点就得起来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还得生火架炉子。冬天一头灰,夏天一脸汗,房子里到处黑乎乎的,惹得老婆经常发脾气。这几年煤改气了,有了煤气,开关一打就做饭,家里的窗帘、被罩也都换上了老婆喜欢的淡粉色。上班了,又都是机械化,比起前几年来轻松多了,不辛苦,幸福着呢。”
他还说:“女儿在社区为几千户居民服务,干的那可都是大事情呀。过去社区的工作条件艰苦,女儿都是从家带饭去单位,加班熬夜累了就在桌子上趴着睡,忙上一天,下班回家还要跑一个多小时,看着我都心疼。现在好了,有了BRT,十几分钟就到家了。社区工作条件也变好了,中午有食堂,晚上住宿舍,巡逻还配了巡逻车,女儿的干劲儿是更大了。老婆在家做饭,蔬菜直销点就在家门口,菜又新鲜又便宜。现在吃的、穿的、干的、用的啥都好,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日子过得才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艾力大叔和我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挂着那抑制不住的喜悦,就像冬日里的暖阳一般。
艾力大叔的幸福生活还远不止这些,现在说起自己的儿子和女婿,也是藏不住的自豪呢。艾力大叔的儿子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对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带来的好处更是深有体会。以前乌鲁木齐上下班高峰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堵车,艾力大叔说:“儿子开了几年出租车了,以前高峰期被堵着,坐车的人上不来,开车的人跑不快,根本赚不到钱,自从有了‘田’字路,现在几分钟就能赚10块,路上不堵了,就能多拉几趟活,一天下来收入不少呢,孙子的学费再也不发愁了。女婿之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家闲着,前段时间去开发区转了转,看到一汽大众、阜丰科技这些大企业都来咱们区建厂了,马上来劲儿了,技校毕业的他又报了大专班,学习汽车制造和装备技术,给大众汽车投了份简历,听说面试还不错,现在就等录取通知书啦!孩子们的就业问题解决了,我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啦!”
从自己到家人,从生活琐事到城市变化,这里的每一点进步,艾力大叔都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了。这是艾力大叔的幸福生活,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乌鲁木齐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
我经常见到艾力大叔都会忍不住问问他:“艾力大叔,现在您幸福吗?”他有一次十分认真地抓着我的手说:“丫头啊,这你可得听我好好说说,你还记得前几年我小孙子发高烧,我们大老远跑去医院排队挂号的事吗?那会儿一家人急得火烧眉毛,出门还没带够钱,差点耽误孙子看病。现在多好,咱家门口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啊,和医院一样,有个头疼脑热的看病、打针是越来越方便了,现在全民医保,也不怕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啦!我和老婆忙的时候,社区干部还帮忙呢,前几天小孙子又发烧了,你忘啦,还是你和一个干部一起抱着他去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针的呢。现在家里有个什么事儿,去找社区都能解决,这都是党和政府给我们的好处啊!前几天我还听说,咱们首府被选上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啦,嘿,真是没错!我对现在的生活,就特别满足!你说我幸福不幸福啊?”
艾力大叔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地用他生活的变化告诉我他的幸福是什么,没错,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有我们每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大家齐心种下的种子,必定结出累累硕果。2012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目标,2014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第三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并顺利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这一个个成绩都是汗水与智慧、团结与努力的结晶。
一滴水虽小,但它折射的却是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生活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府建设飞速发展,不正反映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吗?
这里讲述的艾力大叔的故事,也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故事,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不断上演着的故事。这就是我和我的城市,也是我和我的祖国!是每个人用生活谱写的时代的歌!
一个住村干部的百姓情怀
博州精河县茫丁乡基层宣讲员 乌音格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东西世上独一无二,你有别人也有,却不能交换呢?没错,指印。那么,今天我要和大伙儿分享的就是一个关于“指印”的故事。
“阿西木受老百姓的信任,是我们的知心人、暖心人,我们请求上级能让他在我村继续留任。”——这是一封来自精河县茫丁乡肖乃村一百多名村民联名签字并摁下“红指印”、申请留住住村干部阿西木的一封信件。
那么,为何村民们摁下“红指印”让住村干部留下来?阿西木又是谁呢?
我们把时光回放到2014年3月,肖乃村来了一位住村干部,他就是信件中的主人公,博州教育局第一批住村工作组成员——阿西木·买买提。了解到肖乃村基本情况后,阿西木从村东口到村西口,不知把132户人家的板凳都坐了几回了。然而,确信的是,在一次次入户中,他已经成为了肖乃村百姓口中的“老娘舅”、“老黄牛”。
吐尔逊夫妇是一对聋哑夫妻,与外界交流困难,有自卑心理,家庭收入微薄。阿西木得知情况后主动与吐尔逊夫妇结对帮扶,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这样或那样的物质帮助,更是鼓励吐尔逊积极参加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掌握面点技术,鼓励吐尔逊的妻子加入茫丁乡妇女创业培训中心,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增收致富。如今这老两口的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有滋有味!2015年元旦,吐尔逊带着自己亲手做的糕点和村支书来到工作组看望阿西木和工作组成员,吐尔逊用手语坚定有力地对阿西木“说”:“你是我的好哥哥,谢谢你!”看到这一幕,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珠动情地说:“谢谢阿西木,谢谢工作组,正是在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肖乃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完善了,群众工作好做了,邻里关系更好了,我们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群众交流日益增多,社会氛围日益向好……你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肖乃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谢谢你们……”
阿西木就是这样,不仅总是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操着心费着神,他呀还是肖乃村的“好宣讲员”、“好老师”。
作为工作组中唯一的一名维吾尔族干部,他充分发挥自身对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深刻理解的优势,通过宣讲小知识,既讲“大形势”,又说“身边事”,面对面向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员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一对一地向青少年学生、农牧民群众讲历史、讲现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让每一个群众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谁在造福新疆人民,谁又在祸害新疆群众。
村里18岁的布艾夏木早年父母离世,与哥哥嫂子一同生活,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开始穿戴蒙面罩袍,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阿西木和工作组成员入户帮教,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2015年年初,阿西木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带布艾夏木住进自己的家中,和家人一起耐心细致地给她做帮教转化工作。在阿西木家住下的那些天里,阿西木夫妇不仅视她为自己的孩子,给予她父亲母亲般的温暖,更是让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儿同吃同住同玩同学,给她和自己的女儿买同样的衣服,读同样的书。一家人一同陪她谈心、外出参观、学习汉语、教她新知识……尽可能地让她感受现代生活的魅力。在阿西木家生活的短短十几天里,布艾夏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心和关怀,每一个微小的关心、鼓励与帮助都让她深感温暖,一点点地激励着她改变。
临别那一天,阿西木夫妇等待着布艾夏木收拾衣物走出卧室,这时,阿西木夫妇惊喜地看到:之前抵触穿新衣服的布艾夏木,脱下蒙面罩袍,穿上了和他女儿一模一样的漂亮裙子,出现在阿西木夫妇的面前,并含着泪水向阿西木一家承认自己的愚昧,大声地叫阿西木夫妇“爸爸妈妈”,一家五口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如今的布艾夏木脱去蒙面罩袍后,漂亮脸蛋露出来,美丽长发飘起来,用每一寸肌肤感受着世界的精彩、生活的美好。2015年元宵节,她主动联系村委会加入茫丁乡社火表演队,用自己优美的舞姿,展示了痛改前非的决心。
流淌在肖乃村像这样的关于阿西木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来到茫丁乡肖乃村问,“阿西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想你一定会得到无比统一的回复:“阿西木把他一年的时间都给了肖乃村的百姓。”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这就是阿西木,一个普普通通的住村干部。
现代文化点亮百姓新生活
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基层宣讲员 杨倩
在新疆,大家的观念正在发生着改变,谋富裕、求发展、思稳定、盼和谐成为新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个休闲广场,乡村文化大舞台如雨后春笋,群众休闲娱乐有了更好的场所;一场场精彩的演出送到乡村,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一册册图书送进了农家书屋,带来党的政策和科技知识;一场场免费电影摆在家门口,让群众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慢慢地,现代文化丰富着、充实着、引领着乡亲们的精神世界。
一年前,当我第一次踏进疏附县凯热曼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门时,一眼就看到在琳琅满目的传统刺绣展品中间,那醒目的荣誉证书——疏附县致富能人。这不仅仅是勤劳致富得来的荣誉,更是对大家努力创造美好生活这一信心的肯定。证书的主人、合作社理事长拜吉尔古力·艾拜对我说,她年轻的时候就有着把维吾尔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的愿望,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她成立了手工缝纫刺绣合作社,经过努力,不但实现了愿望,还带领大家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回顾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她不止一次地对我说,现在的成就离不开党和政府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尊重与推广,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支持。从过去的家庭主妇变成如今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现代文化给了她新生活。
去年夏天,我和同事们到村里参加文化大舞台活动,在民间艺人中,一位梳着乌黑长辫、穿着艾德莱斯绸长裙、眼睛清澈而明亮的维吾尔族姑娘出色的表演吸引了大家,也感染了我。后来,我留意到,每逢乡里组织文艺活动,她都会登上舞台,把优美的舞姿展现给大家。她就是吾库萨克镇依拉库村的民间艺人茹克耶木·艾克木。当我问她,是什么让她想当一名民间艺人,为大家带来欢乐。她说:“我从小就很喜欢舞蹈,以前村里的氛围不太好,参加活动会被一些人说三道四,但这几年,随着现代文化深入人心,村里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文体活动越来越多,连村里都搭建起了文化大舞台,我很喜欢在这样的平台上用自己的表演表达生活的美好。乡亲们的认可与喝彩,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肯定,最美的回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维吾尔族姑娘与我一起,用舞蹈来传播现代文化,装点美好的生活,展现大家新的精神面貌。”
在我们县的草根宣讲团中,有一位活泼的少女,叫木斯力玛·卡迪尔。每当她在宣讲台前,用甜美的笑容和清澈的声音诉说着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时,大家都很难想象,这个开朗活泼的姑娘,曾受过宗教极端思想的毒害,放弃了学业,把自己封闭起来。两年前的暑假,木斯力玛·卡迪尔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突然选择了放弃上高中,回到家里务农,而且,人也变得越来越阴郁,渐渐地也不和从前的老师及好朋友来往了。在“去极端化”宣传教育过程中,在工作组和亲朋好友一次次耐心细致的劝导和真诚的关心帮助下,她渐渐走出了阴影,回到了学校,性格一下开朗了许多,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唱歌、跳舞、学习样样争当第一。很快,在站敏乡草根宣讲团中,多了一张年轻又靓丽的面孔,木斯力玛·卡迪尔穿着漂亮的艾德莱斯绸制作的裙子,积极参加巡回宣讲。在站敏乡19个村里,她的故事被许多群众当成教材教育自己家的孩子,而木斯力玛的改变,更让许多人竖起了大拇指。在疏附县举办的“小苹果”舞蹈大赛上,木斯力玛还当上了站敏乡“小苹果”舞蹈队的小队长。木斯力玛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宣讲稿中的那句话:感谢你们对我不离不弃的帮助。我要用自己的力量传播党的温暖,共同建设我们美丽富饶的家乡。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推动力,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人才是现代文化的实践者、推进者和传播者,只有不断地以现代文化教育、凝聚人心,才能使新疆和谐繁荣发展,新疆各族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特克斯县特克斯镇阔克阿尕什社区居民 张世莉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对平凡夫妻的故事。女方的名字叫小芳,汉族,男方叫肖开提,维吾尔族,他们用自己坚贞的爱情和实际行动践行着“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一永恒的真理。
1992年,中专毕业的小芳开始帮父母照看商店,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肖开提经常给她家送货,一来二往,两个年轻人的心在真诚与执著中产生了“火花”。但是,刚开始,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双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甚至家人以断绝关系相逼,朋友以“恶语”中伤,都说他俩“脑子出了问题”。对爱情的执著让他们在1994年结婚了,也开启了两人追求幸福生活与亲朋好友“破冰”的爱情长路。
刚开始小芳不会维吾尔语,对维吾尔族习俗也不知道,就想着勤快点、主动点就能被接受。进门第一天,婆婆做饭她主动帮忙洗菜,洗完菜后不自觉地甩了甩手上的水,就这一个动作,她婆婆生气摔门走了,边走边说:做饭不戴头巾,还甩手,没大没小,说了找个维吾尔族媳妇偏不听。吃饭时,家人在聊什么,小芳一句也听不懂。
丈夫肖开提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有一次小芳朋友的母亲去世,小芳带着肖开提去参加葬礼,临出门小芳千叮咛万嘱咐丈夫到了地方做什么要跟着自己学。看到小芳磕头、烧香、烧纸,肖开提吓得扭头就跑。由于双方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不同,这种事越来越多,小两口慢慢意识到,感情好是生活在一起的前提,但夫妻相互之间语言相通、习俗相容才是生活的基础。从那以后,小两口互学语言习俗,加强沟通交流,慢慢被双方家人和朋友认可了。
祸福同行,爱心得到真情。2009年肖开提出了车祸,自己受了伤不说,还赔了一大笔赔偿金,日子一下子艰难起来,肖开提不想连累小芳,他要跟小芳离婚,家人朋友以为小芳会离婚,小芳说:“我不走!天塌了,我们俩一起扛。”小芳卖了服装店,亲戚们借钱帮助,肖开提的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朋友们和出租车同行们送来了捐款,村干部也送来了关心和问候,让这个飘摇的小家,暂时渡过了难关。因为要还账,小芳一家经常一个月都不吃肉,房子裂缝了小芳和肖开提用泥土塞住,刷上石灰,每年刷好几回,但这些都没有打垮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两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现在每年春节,小芳的婆婆和姑子姐就会提前做好馓子、麻花,买好干果给小芳爸妈送过去。每年过春节都由肖开提掌勺,给小芳爸妈做好一桌美味佳肴。古尔邦节、肉孜节,小芳的婆婆都会邀请小芳家人来家里共同庆祝。双方父母对小两口越来越满意,宝贝女儿也考上了内高班。如今,小芳的婆婆逢人便夸小芳好,一直叫她丫头。小芳父母也早已把肖开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他们一大家子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中,其乐融融地走到了一起。
小芳和肖开提已结婚22年,22年的朝夕相处,他们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见证了两个不同民族、不同习俗家庭组合的完美生活,得到了社会、家人和朋友的认可和尊重。他家连续几年被评为“五好”家庭,小芳还获得了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小芳现在也是当地的名人,成了当地一名优秀“草根宣讲员”。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人,邻居热比娅在小芳的鼓励下创业了,邻居小伙艾尔肯一改游手好闲的毛病,发家致富了,左邻右舍的孩子寒暑假都会找小芳的女儿补课。
要问村里的小芳是谁?她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
亲爱的朋友们,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握成拳头,然后敲打左手手心三次,我想问一下大家: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右拳敲打得更有力?对!必须五指紧握并同时发力。
“五指”就像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要紧紧团结在一起。“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国家有尊严,我们个人才有尊严,就像《国家》歌词里唱的那样“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和我”。
现在左邻右舍谈论的话题都是国家的民族政策多好,党的政策多好啊,我们要感恩,谁要想把幸福从我们手中夺走,我们绝不能答应。因为大家都知道,国家好、民族好,我们的小家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