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喀什老城改造 点赞乌鲁木齐社区“十有”
(记者李志刚 郝玉报道)10月19日、20日,出席首届新疆智库论坛的专家们先后在喀什、乌鲁木齐市调研考察。无论是否第一次来疆,专家们说得最多的是:“新疆的发展令人振奋,感到非常震撼,新疆发展成就非凡、意义非凡。
喀什是新疆发展的缩影
10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自治区党委常委肖开提·依明和新疆智库的专家们深入喀什市老城区、“访惠聚”住村工作组、深圳产业园、喀什开发区保税区、物流园、大街小巷、农家小院,与维吾尔族群众面对面交流。专家们普遍感到,喀什还沉浸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悦之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喀什是新疆发展的缩影,通过喀什的变化,大家充分体会到了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在喀什市阿热亚路,改造后的花盆巴扎、铁艺巴扎、木艺巴扎、维药巴扎、花帽巴扎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十几年前来过喀什的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俊清说,喀什的现代气息十分浓郁,民族特色十分鲜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喀什不但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还把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元素彰显出来了,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变化。
在听取老城改造取得的巨大成就后,李培林说,喀什老城改造人气旺了,一房一策,世界性难题解决得很好。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李方在2004年时来过喀什,也考察过喀什老城。“看了改造后的老城,我感到很震撼!没想到改造得这么好。” 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地木拉提·奥迈尔见证了喀什老城改造的历程。
“我感到变化非常大,改造后和改造前是两个世界。”他说,“这是一个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老城区改造除了恢复喀什古城千年的繁荣外,还增加了新的特色。我能感觉到居民的心情都非常好。没有其他国家做过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喀什完成了,这非常了不起。”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周琪是第一次来新疆。周琪说:“中央、自治区下了如此大的力气改造喀什古城,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关怀。喀什市民族团结,老百姓安居乐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清华大学人类与民族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小军说,喀什老城改造过程中,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让居民自己去改造,这一点非常得人心,这种走群众路线的方式值得推广。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伟来过新疆五六次,每次来都有新感受。他说,通过这两天的观摩调研,我感到新疆近5年来的发展特别明显、特别突出。这些变化给新疆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
10月20日上午,与会专家代表对乌鲁木齐市社区、高铁新区等地进行调研。张小军在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片区管委会固原巷社区调研后告诉记者,社区在英文中的原意是共同体。固原巷社区有残疾人康复室、儿童活动室等,这些资源把社区居民等各个方面整合成了一个共同体,这个经验值得推广。从长远来看,社区就是要把居民打造成一个共同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参观乌鲁木齐高铁片区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少将彭光谦说,20多年前我来过新疆。这次来新疆的感受是震撼性的,新疆发展的成就非凡,意义非凡。
周琪激动地告诉记者,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动力。目前,新疆紧跟国家政策,抓住时机加快发展,相信新疆发展速度更快,劲头更足。
为首府社区“十有”点赞
没想到乌鲁木齐社区的维稳阵地建设得如此扎实,没想到乌鲁木齐社区建得像家一样温馨,没想到乌鲁木齐社区服务种类涉及面如此之广。走出天山区二道桥片区管委会固原巷社区,新疆智库专家、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王义康用三个“没想到”,表达他内心的激动和感慨。
从2009年起,乌鲁木齐市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向基层花、劲往基层使,加大人财物投入,完善街道社区组织体系,巩固社区“十有”条件,加强基层阵地。
王义康说,基层党组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群众的基石,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社区阵地建设方面,乌鲁木齐将社区打造成一个生活共同体,从而让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四年来,乌鲁木齐共投入近80亿元用于社区事业。如今,乌鲁木齐社区实现了有人员、有编制、有阵地、有经费、有食堂、有警务室、有巡逻车、有高配待遇、有文化活动中心、有管理考核制度。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乌鲁木齐社区‘十有’是社区建设的根基。”李昭说,事实证明,加大对社区的投入,既增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硬实力”,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