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瞄准世界旅游目的地发力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
喀什市将老城区改造与发展旅游相结合,通过打造特色示范街区,帮助老城区居民拓宽增收渠道。同时打造“一街一特色”、对优秀维吾尔传统文化,包括建筑、绘画、饮食、音乐、手工制作等全面挖掘、保护、传承。
新疆日报讯(记者令治清 阿布力米提·索批阿吉摄影报道)日前,记者在新疆喀什市旅游局获悉,由于受到暴恐事件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来喀什旅游的游客117万人次,旅游收入65479.1万元;接待境外游客17028人次,外汇收入1702.8万元,同比下降3.6%和4.3%。但让人欣喜的是,从8月开始,喀什市旅游开始回升,预计未来两个月来喀什旅游的游客将接近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单月突破2000万元。
喀什旅游产业如何在现有资源禀赋上,整合创新、做大做强是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一个新课题。喀什市从六方面破题,即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举市一致办旅游;以大项目带动、大资本运营、大集团引领方式,建设具有喀什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丰富旅游内容,完善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32号文件提出:“要重点建设好喀什国家级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景区,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旅游项目,将喀什建设成面向中亚的区域性商贸、旅游中心城市。”国务院33号文件将喀什定位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重点发展旅游、文化、民族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喀什市根据要求,在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上,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大量吸纳社会就业的第一富民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产业,引领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从全市经济社会全局出发,找准发展旅游的突破点和结合点,使高品质旅游资源转化为高品位的旅游热点产品和现实生产力。
从2007年,喀什市艾提尕民俗文化旅游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开始,他们就着手老城创5A工作。他们借鉴丽江古城震后重建发展旅游的成功经验,投入6.37亿元,对老城景区7093户民居进行加固改造。改造和保护老城区的蓝本《喀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跨越两个世纪,历经20年漫长岁月,是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天津大学等全国一流城市设计大师、文物保护专家的巨制蓝图。
目前,喀什市筹资1.8亿元,对喀什老城艾提尕广场及周边区域进行了改造和整理,景区的整体风貌民族特色更加突出。建成了4条餐饮文化特色街,新启动5条历史街区恢复工程,提升9条已恢复历史街区文化内涵及配套服务功能,修建了“吾斯塘博依千年古街”和“沙门”等旅游标志,景区历史文化风貌得到改善和保护,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有学者建议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喀什对外宣传的角度也要发生一些变化。在安全宣传方面,只是党政领导讲还不行,要让游客讲,让那些有影响力的人讲切身体会、真实感受,这样影响会更大,更能被老百姓接受。举例来说,日本战败后的对外宣传是一种柔性宣传,日本宣传的是它的富士山、樱花等柔性的一面。喀什也可以多宣传一些柔性的东西,比如美食、美景等,应该多一些亲身体验性的宣传方式,多请一些媒体来,把真实的喀什、安宁的喀什、和谐的喀什告诉大家,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内地游客到喀什的信心。喀什地委委员、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陈旭光也非常认同这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