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画家斯尔哈孜的草原梦(组图)
斯尔哈孜·巴依朱玛所画的骆驼题材油画。他喜欢骆驼,也擅长画骆驼,能够从中深刻体悟到骆驼坚韧不拔的性格与荣辱不惊的担当精神。 迪娜 摄
斯尔哈孜·巴依朱玛的作品能够将哈萨克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与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赋予其斑斓的色彩与内涵,使每一幅作品都表现出异样的风情。 迪娜 摄
斯尔哈孜·巴依朱玛出生在天山天池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步入画坛后,他以骆驼般坚定的意志专注油画创作,其作品多以写实为主,尤其擅长画大漠骆驼。 受访者提供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22日电(迪娜)第一次见到哈萨克族油画家斯尔哈孜·巴依朱玛,便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他的头发已经花白,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开始谈论他的作品时,深邃的眼睛便闪烁着炯炯的光芒。
斯尔哈孜出生于新疆阜康市天池脚下一个牧民家庭。1975年考入新疆艺术学校油画专业班,先后从师于哈孜·艾买提、杨鸣山、列阳、刘开基、刘开业和克里木·纳斯尔丁等知名画家。斯尔哈孜的作品多以写实为主,尤其擅长画大漠骆驼。他将哈萨克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与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赋予其斑斓的色彩与内涵,使每一幅作品都表现出异样的风情。
我很幸运:不知素描,却进艺校
斯尔哈孜告诉记者,他的家乡在天池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每天能看到最美的日出,最蓝的天空,冬天有雪白刚毅的山峰,夏天有郁郁葱葱的松林……这些美景深深地刻画在他的脑海里。他还说“母亲手很巧,总能用最美的色彩秀出五彩斑斓的哈萨克花毡。可能因为这些原因,我迷上了画画。”可是,一个曾经连一句汉话也听不懂,也不会说,在大山里成起来长的哈萨克族少年,究竟是如何得到机会到专业院校深造的呢?原来个中有一段精彩纷呈的故事。
斯尔哈孜回忆,1975年的深秋季节,还在沉睡的斯尔哈孜被母亲从睡梦中唤醒,其实那个时候天还是黑的。他匆匆吃过妈妈专门为他炸的油饼,喝了滚烫的奶茶后,便踏上了前去参加艺术学校考试的山路。
他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县文教科的科长通知前去考试的,他在黑暗中心惊胆战地走了9公里,终于到了公社。然后乘坐大卡车去了县城,一句汉语也听不懂的斯尔哈孜在老师面前怯生生地站着,直到科长前来翻译——他必须与其他学生一起参加素描考试,他匆匆点过头后,便回头看了看其他学生所画的素描,这才心里有了底。
“我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素描,直到我看了周围学生画的画才明白。列阳老师给了我纸和笔,并在墙角的一把木椅上放了一个茶缸一把暖水瓶,然后他就站在椅子旁边。我一会儿就画完了,看到其他人还在画,我坐在那里想了想,干脆把列阳老师也画了上去。收卷子的时候,列阳老师看着我的画惊呆了,跟科长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下午出榜的时候,我在榜上找了好几遍才发现我的名字,原来名字写在榜的最边上。”斯尔哈孜眯着眼睛回忆到。
1976年,初到学校里学习的斯尔哈孜就有着不凡的表现。入校后不久,全班同学去呼图壁写生了一个月,斯尔哈孜创作了自己平生里的第一幅作品——水粉画《为革命放牧》。斯尔哈孜清楚地记得老师杨鸣山点评他的作品:造型扎实,色彩丰富,能够真实地反映写生对象。这样的评价对于斯尔哈孜来说成为了莫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