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味"知世界 两岸小画家美术作品展出至2月5日

22.01.2017  15:13


台湾9岁孩子张芸慈的作品《螳螂幸福的味道》。


深圳13岁孩子张译丹的作品《月亮的味道》。


观众在欣赏作品。


北京6岁孩子刘艾嘉的作品《妈妈的味道》。


观众观展。

味道可以画出来吗?这些孩子们可以。在他们的画作中,红色是糖葫芦的甜蜜,灰色是外婆家冒着炊烟的柴火灶……昨日,第七届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厦门展亮相市美术馆二楼展厅,将持续展出至2月5日。两岸三百多名小画家的“童画盛宴”陪您过年。

寻找孩子心中的味道

两个调皮的小男孩,一个手举长长的勺子“”下一小块月亮,另一个举着袋子等着掉下的“月亮屑”,而“月亮屑”在下落中变成了糖果,这是一个13岁孩子心中月亮的味道。一列歪歪扭扭的火车,车厢是一个个甜甜圈串起来的,车轮是橙子,还有草莓在车顶飘扬,这是一个4岁孩子心中火车的味道。厨房里腾起的炊烟,餐桌上摆放碗筷和菜肴,这是一个8岁孩子心中妈妈的味道……

这场展览以“味道”为主题,以期寻找孩子们存留于心的“味道”。展览现场,可以看到孩子们对“味道”的理解并不简单。除了画出糖葫芦、面条、春卷等,孩子们还试图寻找味道的来源,画出了外婆的柴火灶、村里打年糕的场景。也有孩子追寻和味道有关的记忆,如母亲的乳汁、妈妈的怀抱、家人的团聚。孩子们对文化味道的捕捉让人刮目相看,小巷里的红灯、庙宇里的庆典,都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最令人惊喜的,无疑是孩子的想象世界,月亮和星空有糖果的味道,梦里有棉花糖做的城堡,甚至连快乐都可以闻到。展览还特别邀请台湾高雄的16名孩子结合部落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自然万物的色彩,刻画了极富味道的陶砖作品——《原“知”原味》。

孩子画作给大人启示

这是一场孩子们创作的展览,但绝不仅是一场只供孩子观看的展览。展览自2016年5月在台南率先亮相后,又在台北、北京、福州等地巡展,所到之处皆掀起热烈反响——孩子们热闹地在同龄人的画里寻找熟悉的味道,成年人因为孩子的奇妙表达,重新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育。展览现场还来了许多厦门本土的艺术家。他们观看这些孩子们的作品,获取了不少新的创作灵感。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展出了由特邀艺术家朱成创作的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两维半”雕塑作品——《水的味道》,与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画作于无声中展开了一场“”来的对话。此外,大展继续携手“蒲公英行动”艺术公益项目,精选藏族、白族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化。

展览由国台办指导,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思明区政府、台湾中华文创发展协会和云扬天际文化艺术机构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