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记

08.04.2016  10:21

  今年3月,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住天山区胜利路片区管委会新东街社区第二批“访惠聚”工作组组长王春梅把辖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情况与第三批工作组做了交接,这些孩子在校受教育的情况继续得到关心和关注。另外,她还有一桩心愿,那就是代表辖区流动人口向天山区教育局送一面锦旗,感谢他们一次性帮助28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这28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有何问题?工作组与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一个疑问帮助28名孩子入了学

  10岁的阿迪拉·阿不力米提终于在2015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背上书包走进了课堂。

  两年前,阿迪拉跟随母亲从疏附县农村来到乌鲁木齐,租住在天山区胜利路片区管委会新东街辖区民房内。母亲比丽克孜是一个维吾尔医药专卖店的库管员。白天,母亲上班后,阿迪拉就到附近的公园玩儿。“每天一睁开眼,想的就是玩儿。”阿迪拉说,现在能按时去学校上课,她很开心。

  入学前,阿迪拉每当看到同龄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她眼里总是充满渴望和羡慕的目光。因为种种她也说不清楚的原因,只能留在家里。

  她的母亲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在办理女儿户口的时候,填错了年龄,比实际年龄大了五岁,又因为孩子出生证明弄丢了,不能随便更改年龄,加上自己在外打工时间紧张,生活困难,对一些政策也不了解,孩子上学的事情也就耽搁了。

  阿迪拉上学的问题怎么与工作组有了交集?这还要从王春梅的一个疑问说起。

  2015年3月,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住天山区胜利路片区管委会新东街社区“访惠聚”第二批工作组到位后,工作组担负着在延安公园巡逻的任务。随着天气转暖,公园里嬉戏的孩子多了起来。本不是周末也有孩子在此玩耍。王春梅禁不住疑问:“这些孩子在上学吗?”就是她的这一细心观察与疑问,让这些孩子就近入学出现了拐点。

  经初步了解,在此玩耍的孩子大都为南疆地区来打工的流动人口的子女。王春梅说:“看上去有的孩子应该到了入学年龄,但他们是否入学我们也不太清楚,孩子教育问题不容忽视,经过研究,工作组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作为调研课题与社区一起做了摸排调查。

  从去年7月份开始,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干部包户结成对子进行了地毯式的入户调查。每次例会上,包户干部都将调查情况逐一汇报。经过多次摸排,截至去年9月新学期开学前,需要入学的是28名适龄儿童。记者在第二批工作组存档的工作日志中发现了六张不同时间和人数的调查表。

  为了阿迪拉入学的事情,工作组和社区干部费尽周折。阿依木尼莎是比丽克孜的包户干部,曾三番五次地劝说她重视孩子教育。与王春梅结对的社区干部萨达提·阿布杜热扎克说,光王春梅就上门劝说过她两次。做通了家长工作,入学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尤其是阿迪拉之前没有上学的经历,户籍上已经是15岁的少年,学校能否收下这样一个特殊学生?

  有类似情况的不止阿迪拉一个,10岁的发达维斯与她的情况类似。两年前跟随父母来到乌鲁木齐,因之前没有入学经历,父母就把他送到一个培训机构短暂学习。

  为此,8月下旬,工作组和社区联合向天山区教育局提出了申请,以帮助这28名适龄儿童入学。天山区教育局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协调辖区民汉双语学校接纳这些孩子就近入学。

  据天山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王思介绍,随着辖区流动人口的增多,尤其是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近年来,天山区双语教育学校不断扩容。去年教学和教师资源空前紧张,9月份新学期开学时全区22所民汉双语学校都克服困难,扩班接纳了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学。

  这些孩子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都坐到了公办双语学校的教室里了。王思说,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优惠政策,天山区教育局也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同流入地的学生一样在公办学校享受优质教育。

  阿迪拉现在就读于乌鲁木齐市第74小学,考虑年龄因素让她直接上了三年级。由于之前没有上过学,她母亲请了家教帮助她补习功课,一学期下来,成绩优异,语文考了74分,数学考了88分。

  “没有工作组的帮助,孩子入学不会这么顺利

  孩子入学了,后期对他们受教育的情况跟踪也是工作组和社区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这是一对龙凤胎,他们也在去年我们摸底表中。”3月20日,社区干部萨达提指着帕提幔·卡斯木和吾布力·卡斯木说,他们上一年级了,每次入户时总看到他们很认真地做作业,随即提问几个问题也能轻松对答。

  这对双胞胎的奶奶患有脑萎缩和脑瘫,为了方便在乌鲁木齐接受治疗,他们的父亲及兄弟三人举家搬迁到这里,一边打工一边为老人治病。去年,孩子刚满6周岁就顺利入了学,这让家长非常省心。

  10岁的阿丽亚·吾斯曼这学期开学顺利地办理了转学手续进入到了乌鲁木齐市117中附属小学四年级就读。入学第二天,她的外祖母就给社区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没有工作组的帮助,孩子不会这么顺利入学。”她对记者说,自己年龄大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理孩子的上学手续,要不是工作组和社区干部主动帮忙,她真为此事发愁。

  阿丽亚五年前因为腿部烫伤延迟入学。去年上学期在阿图什某小学上了三个月后,因父母离异各自成家,无人照料,外祖母将其接到了乌鲁木齐。外祖父母在乌鲁木齐卖水果近十年,他们把孩子接过来的时候已经是12月份。社区干部了解情况后,与工作组成员一起帮忙办理转学手续,春节后顺利入了学。由于她上学期落下了部分课程,社区干部和工作组对她的学习也是格外关注。萨达提每次入户的时候总是帮忙辅导一下功课。

  “我喜欢在这里读书,老师和这些阿姨对我都挺好的。”阿丽亚微笑着告诉记者。

  “孩子现在学习越来越好了。”阿里木·买买提说起女儿的进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阿里木夫妇来自新河县,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身为托运部的司机,他因为不认识汉字,送货地址总是问别人。他不想让这种现象再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想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由于夫妻俩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守在老家由63岁的母亲照顾。得知工作组和社区在做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调查,他就提出了孩子转学的想法。今年春节过后一开学,孩子就转入了乌鲁木齐市74小学。

  据了解,在工作组和社区的帮助下,新东街辖区28名适龄儿童入学后,又有4名学生陆续就近入了学。本报记者/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