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5亿元建设532个台站 四年后新疆或能实现地震预警
(记者 任春香)地震发生后,赶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市民能提前数秒接到预警信息,提早采取措施避震。4年后,我区希望能实现地震预警。为此,4年间我区将投资1.5亿元建设532个台站。
昨日,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乌市召开,自治区地震局局长王海涛说,我区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该项目将在未来4年左右时间以天山中段为主要建设区,新建114个测震台,169个强震台和249个简易烈度计台,总投资1.5亿元左右。目前已经勘选了近一半台站的台址。
地震预警就是预测地震吗?
预警是震后利用传播时间差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根据观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预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布地震动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公众可以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可以实施紧急处置措施,减轻直接地震灾害以及避免次生灾害。如紧急制动高速列车、及时关闭城市供气和供电系统、关闭核反应堆、停止精密仪器运行、关闭输油输气管线等。
自治区地震局相关专家进一步解释说,地震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但能量较小,一般不会造成破坏,而横波速度相对较慢但能量较大,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要因素。地震发生后,利用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台网先自动检测到纵波后,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在横波传到受地震波及的某地造成破坏之前,利用传播速度更快的电波把地震信息传达到震区,发出警报信息。
“横波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公里,而地震仪器检测到地震波后传递电波的速度则接近于光速,这中间就有时间差。比如,若石河子发生地震,附近的台站检测到纵波后,以电波发送地震信息,约14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有可能在横波还没到达前就获得地震信息,并采取应急措施。利用地震预警提前的几秒至几十秒的时间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比如人员快速逃生,电梯就近停靠,高速行驶的列车减速刹车,输油管线提早自动关闭闸门避免污染及火灾等等。”专家说。
公众容易把地震预测和预警两个概念混淆。地震预测是指地震还没有发生之前,对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的推测,而预警是在强烈地震已经发生,地震部门依靠在靠近震中区的密集地震观测台站快速测定出地震的基本参数,利用时间差传达到震区。
地震预警系统发挥作用需哪些条件?
建立高密度监测台网是首要条件
专家介绍,地震预警系统发挥作用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一是较高密度的地震监测预警台网;二是准确可靠的自动化处理系统;三是快速有效的信息发布系统;四是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此外,广泛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相应的演练,使相关行业和民众能够正确掌握预警信息和行动,最终体现地震预警减灾效果。
“我国目前仅有1000多个实时测震台站,预警盲区超过200公里,7级左右强震很难取得减灾的实效。为此,中国地震局提出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目标主要是针对破坏性大震,搭建依托专业地震观测仪器和强震动观测仪器的全国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骨干台网,形成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地震烈度速报和重点区域的地震预警能力。”专家说。
事实上,自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已经把地震预警提到议事日程,去年8月20日,中国地震局正式宣布启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涉及4个重点监视防御区,初步估计全国新建和改建的台站达到5390多个。而我区是主要区域之一。
王海涛说,为了实现地震预警系统的前提基础要求,建立较高密度的实时地震监测台网,在未来4年里,我区将建532个台站。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希望尽快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能力,提高地震应急反应效能,减少地震损失和人员伤亡。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有多大?
地震预警效果有效但也有限
王海涛说,地震预警是一种能够有效减轻地震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的减灾新手段,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各国均是在国家层面开展地震预警试验和建设,并且一般地震预警系统研发出来后,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试运行后才投入正式运行。
据了解,目前,日本已经建设了全国地震预警系统,欧盟和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建设了区域地震预警系统。2011年日本发生3·11特大地震后,地震预警系统向受影响城市发布预警信息,为公众提供了8秒-30秒的避险时间,东北新干线上27列高速运行列车及时制动停车,避免了列车出轨和重大人员伤亡。
据相关专家介绍,预警技术本身有一定局限和风险。“预警有盲区,即一个大地震发生的震中区,也就是最需要获得信息的地方。由于地震波传递时间很短暂,来不及获取预警信息,地震破坏就已经发生了,而对于小的地震则无需预警;还有,估算地震参数有偏差,可能会出现误报漏报;预警时间仅为数秒至数十秒,留给公众和企业的应急处置时间极短,减灾效果有限。”专家说,地震预警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总体来看,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目前国内的实验性地震预警系统只是不同程度发出预警信息,减灾实效还有待较大地震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