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秦汉考古视野下的汉代海昏侯墓地考古
“秦汉考古视野下的汉代海昏侯墓地考古及其意义” 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日前,由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秦汉考古视野下的汉代海昏侯墓地考古及其意义”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
来自全国各考古文博机构的学者、新闻媒体记者等 80 余人参会。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信立祥宣读了 《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关于增补副主任、委员的决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领队杨军分别对海昏侯墓地考古工作进行了总体介绍和详细汇报。与会学者结合对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处理基地及出土文物的考察情况,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海昏侯墓地考古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
与会学者认为,将该墓命名为西汉海昏侯墓,目前看来是最科学的,以后可根据考古新发现再具体化。关于海昏侯墓的墓主,目前发现的多重证据指向刘贺,尚待开棺后最终论定。
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具有重大价值。该墓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已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其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明确,是西汉中晚期列侯等级墓葬的典型代表,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等级的墓葬制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迄今出土的 1万余件遗物, 形象地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以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的一系列重要遗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遗址,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遗址,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与会学者认为,海昏侯墓地考古开启了21世纪中国田野考古发掘的新模式,发掘预案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科学性,考古发掘与考古钻探和文物保护工作同步进行,各项工作科学、规范,宣传报道及时、准确,并在发掘期间策划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加强了考古与公众的关系与沟通。鉴于海昏侯墓地考古发掘等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与会学者们建议,可成立专门机构,全面统筹安排海昏侯墓地考古、文保、研究等项工作,集全国各方面专家之力,分工明确,定期推出阶段性成果。
信立祥在会议总结中希望学者以后也多关注海昏侯墓地的大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建设,积极献计献策。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也将于会后出版学术论文集 《汉代海昏侯墓地考古发掘与初步研究》。(洪 石)